石艷輝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臺魚鄉導務小學,河北 保定 072253)
“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其心理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死讀書"的學習方法無益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數學是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非識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正因為如此,有必要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少教多學”的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數學的培養重點是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在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放在首要位置。第一,小學數學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達成老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性溝通,與此同時,數學課堂上的兩大主體——老師和學生兩者要共同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第二,數學老師要時刻關注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這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第三,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需要在這個時間限制之內充分地將設疑教學方式運用到極致,教師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提出設疑的問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難免會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時候要充分地利用學生之間提出的問題與答案來做好引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趣味性問答及時地提出問題,應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因勢利導,這樣不僅可以成功解決學生的疑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與效果。
數學老師在日常的基本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傳授基本的數學理論知識,更要把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當成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學習情景,加強對學生洞察力與創新力的培養,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擁有一種創新精神,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樣才能扎實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知識均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也不例外。新課程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識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強調“數學應來源于生活,又要運用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從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聯系起來,給學習材料以豐富的現實背景。啟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把應用的意識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通過數學課堂學習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體驗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教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后,教師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個簡易花店,標上"康乃馨3 支12 元,菊花4 支20 元,百合花5 支40 元,"問:老師想買7 支菊花可只帶了30 元,你們說老師帶的錢夠嗎?那你能幫老師想辦法嗎?老師又想買一束又漂亮又實惠的花,請你幫老師設計一個買花方案。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可先讓學生到操場上揀7 個小石子,然后在畫有一個圓圈的桌上反復投擲并記錄每次投擲后圈內、外的石子數,從而使學生在游戲中感知和更新數的組成;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周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學中,可讓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
一般來講,課堂小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老師通常會問:“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小結并不僅僅是學會了什么,我們要教會學生智慧的去小結,要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樣的智慧小結效果肯定好。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及領悟的學習方法,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課堂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談學習體會,談學習方法,談學習困惑,是必要的。教學就是要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
綜上所述,“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僅要踐行素質教育的課程理念,而且要做好日常的積累,不斷地將這種學習方法進行下去,積極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