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鵬
(貴州省納雍縣羊場中學,貴州 畢節 553311)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指將開放性的特征融入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數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師生關系、教學過程入手,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及素養,從而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及發展的能力。所以,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將會讓學生進行更加輕松與快樂的學習,對于教與學的發展都十分有利。下面就對此主題進行討論。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總是過于強調自身在教學中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學生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其重要前提就是師生平等的關系,所以在運用此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師生會逐漸處于平等關系,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創新意識會得到不斷發展。開放師生關系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師生平等對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哪個教學環節,老師都不可以隨意地命令學生,而是要進行師生平等的交流與互動,交流與互動過程中彼此之間需要相互尊重,聆聽他人的意見,構建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關系發生了明顯變化,成為了合作學習與解決問題的伙伴。第二,師生積極互動交流。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要對各類教學活動進行主導,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人。在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立足于教與學,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正確的學習,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及時點撥,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進行開放性的學習,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學生間的學習差異較為明顯,在實施開放式教學模式時,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出開放性的教學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擴大教學的覆蓋面。比如在學習《平行線》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制定這樣的教學目標:了解平行線的概念、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兩種位置關系,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論。會用符號語言表示平行公理及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正式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讓學生利用直尺、三角尺來在白紙上畫與實踐操作,讓學生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了解,老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之后老師需要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再次進行自行探索,得出操作結論。這樣的方式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并有所獲得。
開放式操作環境有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選出最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情來創設操作任務,讓學生操作中得出有效的知識。比如在學習《相交線》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設計動手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推理和表達。首先,根據自己手中現有的材料,自行制作相交線,對相交線中的領補角、對頂角進行了解。其次,鼓勵學生對領補角、對頂角的概念進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性質及應用進行感知。最后,讓學生自主設計驗證領補角和對頂角性質的方案,其中的方法、材料等都可以自由選擇,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去自主操作和推理。在這樣的開放式教學中,生活色彩濃厚,能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促進了學生主觀認知的發展。
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習,老師在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時,需要將之運用到作業環節,為學生設計出開放性較強的作業。這里所指的開放性,一種是為學生設計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及練習,一種是為學生設計具有多種解決方法的作業,還有一種是為學生設計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作業。老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來進行精心設計,將開放性作業促使學生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
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教與學的思想都得到解放,讓學生處于學得快、學得懂、學得愉悅狀態,讓學生逐漸具有開放式學習的意識及習慣。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精心設計開放式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自由學習、探索、合作、思維、歸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