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倩
(樂清市育英寄宿學校,浙江 樂清 325600)
如何權衡兩級分化水平?如何在短短的音樂課中,讓器樂成為孩子們的伙伴而不是負擔?在教研員的帶領下,我們開始探討、解決音樂課堂中的大難題——“器樂進課堂”!如果器樂也很好的融入到音樂課堂中,那么,多聲部+奧爾夫+器樂,我們的音樂課堂會變得多么的豐富多彩!
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可通過對器樂的學習,養成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對器樂的學習探索合作中得到美的享受,如何挑選既簡單又易學的樂器來幫助學生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的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合適的樂器就顯得尤為重要,怎么樣才算適合?怎么樣又是合適呢?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能接受的樂器能力有限,特別是這種群體學習,更是需要一樣能夠讓不同程度孩子都能接受的樂器。如果要從低年段就開展器樂進課堂,那就要選擇適合低段孩子的樂器,如果樂器太難,試想一個學期都在吹幾個音,孩子的成就感在哪?孩子的目標到達不了就會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一個能夠實現的小目標很重要!現如今的家長將器樂學習的價值,定位在學習了多少知識技能,對孩子的升學是否有意義,也有不少教師無論出于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往往將學生在比賽中得獎或獲取考級證書的數量,作為教學成果的評判標準,這是一種功利性的追求,偏離了美育教育的初衷。器樂演奏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嫻熟的演奏技巧僅為完美演奏提供技術保證,是完美樂曲音樂表現的技術性基礎,而審美情感的培養,才是器樂教學的最終目的。然而,在國內的音樂教育研究中,關于器樂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校本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仍然很少。
常常有聽見家長抱怨,孩子學習器樂太讓人生氣了,每次練習都一場家庭戰爭,最后家長生氣,孩子傷心。也常常聽見老師們談論,器樂課太難上了,根本無法控制課堂,此起彼伏了樂器聲,永遠安靜不了,總有那么幾個孩子在故意制造噪音讓本來熱鬧的課堂變得更加浮躁,上器樂課就是讓自己氣暈……可是,如果放平心態,放慢腳步,把器樂教學當做是一項愛好,而非任務,讓自己先有興趣教學,那孩子也一定會有興趣學習。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對器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才會主動學習、認真學習,從學習中體會音樂的魅力,因而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自身對旋律深層次的理解,巧妙地將不同聲部的旋律,賦予不同的形象,啟發了學生對音樂旋律的認識,提示的學生要關注自己聲部旋律的情緒表現。比如,在我的排簫課堂中,我將排簫吹奏的重難點設計成“我吹你猜”“我正你反”等游戲活動,將音樂基本要素的掌握融于游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位置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通過“變變變”,用相同的旋律變化成不同的節奏,讓孩子們輕輕松松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節奏的吹奏方法……這樣有趣的學習還會有“氣”嗎?這就是“趣器”與“去氣”!
器樂進課堂,并非為了學習樂器而學習樂器,而是以器樂為主途經,讓學生來感受音樂、參與音樂,更好地理解音樂。著名的美國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墨塞爾曾經精辟地指出: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從一開始的緊鎖著眉頭,設想和否定了無數孩子們會出現的問題。到現在孩子們那自豪的神情,我腦中閃過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們學器樂時的痛苦分享。覺得學器樂,就是在氣自己,最后能堅持的孩子就那么幾個,中途放棄的無數!無論是課堂器樂學習還是個人的器樂學習,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多的是形象思維,單純的技能訓練,對其來說是枯燥無趣的,因此,引導孩子們在情境中學習,在游戲中收獲,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是關鍵。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學生所喜愛的形式,已成為連接師生感情的紐帶,在教學中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互動互學的良好氛圍,巧妙運用心理暗示手段,關注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采用恰當合理的教學示范,并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演奏能力得到提高,并獲得審美的愉悅。學生通過吹奏器樂,可以陶冶情操,開發智力,豐富學生業余生活,而且能有效的輔助學生掌握音準,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演唱能力,同時能讓學生將器樂學習成為一種愛好。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因此,教師在器樂教學中常常可以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創造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持續學習器樂的興趣,當然,創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過程!有效的將教材內容與器樂相整合,不是沒有選擇的照單全學習,而是挑選一些適合的歌曲,讓孩子們去探索,去創造,去體驗。
總之,器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通過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等一系列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陶冶了情操,器樂教學這一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能改變音樂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的愉快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音樂教育的核心功能——美育!培養審美情感!打破學“器”生“氣”放“棄”的循環,用“趣器”去“去氣”最終“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