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珍珍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站在宏觀的角度上來說,開放式教學不僅要基于教學材料,更要突破教學材料的束縛與局限性,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拓展教學過程體系,并使教學的內容得到擴充。開放式教學表現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教學內容的開放,二是教學過程的開放。
如何打破傳統音樂教學的固定空間結構?一是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二是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將“外面的世界”帶進課堂。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在講求理性的基礎上,它更加追求感性,更加注重教學空間的感染力。所以,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一同走進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來對學生進行感染與熏陶,讓學生以大自然為背景,進行音樂表達;或是利用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來創設跨空間、跨時間的教學情景,通過古今中外的畫面、音樂,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主觀體驗與感受。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包羅萬象,無窮無盡,音樂也應當如此。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材料是唯一的教學內容來源,雖然里面的內容都經過了精心的篩選與安排,具有非常強的計劃性與目標性,能夠滿足學生音樂知識能力的增長需求,但是卻不能使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得到充實與滿足,這主要是由于內容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而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并非固定的,它可以由教師根據教學氛圍,動態地進行拓展,最大限度增強學生對音樂、對生活的主觀體驗與感受。
意識決定實踐,態度決定一切。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實現開放式教學,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新提高對音樂教學的認識。“音樂”不是副科,音樂的存在與其他學科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與作用,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下,要使學生得到全面、綜合的發展,增強學生對生命的主觀體驗與感受,就必須要端正教學認識,將音樂教學看作是一門對學生素質能力全面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的學科。
其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明白音樂教學不是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學,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根本差別就在于其更加注重情感體驗,更加注重對學生情操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音樂開放式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把握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情感體驗之間的平衡,不能跟其他學科一樣,單方面注重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音樂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對學生生命情感體驗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當中實現開放式教學,關鍵環節在于教學方式的設計與應用,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情景教學方式與探究教學方式。
1.情景教學方式。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封閉式的,盲目遵循教材內容會令學生感覺音樂課是枯燥的甚至是無用的。利用構建音樂情景的方式,實現初中音樂課的體驗性是構建開放性課堂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在花城版初中七年級音樂教材《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一單元中,囊括了鄉情、親情、友情以及別情。音樂教師可以分別以這單元的各個曲目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以舞臺劇的形式,來構建“情感世界”,加深學生對音樂、對情感的體驗。
2.探究教學方式。這種模式更能體現出音樂課的理論性,教師可讓學生自由分組搜集材料、相互探討,從交流中獲取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并且更加生動高效。
初中音樂開放式教學應當從教學內容與教學空間上來實現開放與拓展,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普遍存在感”。將課外自習作為課堂內容的有益補充,可有效解決初中音樂課呆板枯燥之感,豐富多彩的課外內容增添了選擇性,以學生興趣為主要出發點的學習內容更能得“民心”,學生愛學、樂于學,音樂課的地位自然而然得到鞏固。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善于收集與挖掘課外教學資源,遵循適合學生特點、資源系統性等原則,為學生打造課外課堂。
音樂藝術來自于人類的實際社會生活,具有非常強的情感功能,這是音樂與其他事物最大的一個區別,它沒有直觀的外在表現,但是卻具有與生活、與情感緊緊相關的實用性,這可以說是音樂存在的主要價值所在,所以在開放式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要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教學的“實用”性。例如,在5.12 紀念日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的音樂配合畫面播放給學生,以打開學生情感,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