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峰
(白城師范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聲樂藝術是一門知識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將舞臺實踐與聲樂教學相結合是聲樂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聲樂教學應該讓學生可以在舞臺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本領,鍛煉和提高舞臺表演中的想象力和反應能力,挖掘和展現在舞臺上的綜合掌控能力,同時為學生搭建廣闊的舞臺實踐平臺,讓學生盡早地學以致用,最終達到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戰歷練中茁壯成長。它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教師教授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創新能力以及舞臺實踐能力。
聲樂教學和舞臺上的展示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表演者的演出極大的促進了聲樂教學的發展,而聲樂教育的進步也帶動了表演者的進步。表演者的演出經驗和經歷都是聲樂教學中可以經常借鑒和學習的。舞臺表演和聲樂教學,二者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與發展舞臺表演者要有出色的表現并且感染到觀眾的情緒,他們必須具備優秀的表演方式,流暢的肢體動作以及豐富的情感表達,這些因素必須相互融會貫通,缺一不可。對于聲樂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和學生有著更多的互動,學生也應該有更多的機會來釋放自己的天性,所以,舞臺表演與實踐為學生提高聲樂表演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讓學生主動回顧舞臺實踐內容、在聲樂課堂上,師生之間要進行相互傾聽的、相互信任的、情感體驗的互動式課堂交流;在舞臺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思維換位、模擬舞臺情景,規范學生唱法、提高舞臺形象,實施藝術教學、隨著時代發展,聲樂教學需要不斷改革。互動式聲樂教學倡導教師與學生之間在聲樂課堂上、舞臺實踐活動中以及聲樂課后需要進行雙向交流。聲樂課是高校音樂專業重要的必修課,聲樂教學是一門系統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校聲樂教學有其特殊的規律,既有經驗性,又講科學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學生講究訓練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重視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廣泛藝術知識,豐富自身藝術修養,積極主動參與更多舞臺實踐,以達到提高聲樂演唱水平的目的。
聲樂藝術是一門舞臺表演藝術,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通過實踐掌握舞臺的基礎知識,了解舞臺的表演區域與方位,舞臺燈光,音響以及樂隊的合作。學習舞臺基本常識和禮儀,這都屬于聲樂演員舞臺風度和氣質范疇。初次上臺演出應該在小范圍進行實踐。演出場地可以在教室或者會議室,演出時組織好觀眾即可,可以采取以班級或者以教師聲樂組為單位,以音樂會的形式組織實際活動。演出曲目的難易程度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當,既能充分發揮實際水平,又使學生能使學生輕松駕馭作品。學生除了參加教學過程中常規的藝術實踐外,還應該積極參加學校、地方文藝團體等機構組織的各種演出和聲樂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來了解舞臺、熟悉舞臺,通過演出實踐來真正掌握舞臺表演技巧,從而鍛煉舞臺表演技能,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在不斷地參加演出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積累豐富舞臺表演經驗,排除緊張心理因素,做到心理坦然,師生通過演出實踐,能對社會生活進行深入體驗,在對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聲樂教育的發展。通過舞臺實踐不僅對自己的專業進行了檢驗,還能進一步擴展知識面,掌握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專業能力和基本素養得到不斷的提升。
課堂上對聲樂的學習主要是科學發聲、技巧掌握、情感分析、細節處理等方面的訓練,對于肢體動作的學習比較缺乏,所以一些歌唱者在舞臺上陶醉于演唱之時想添加一些肢體動作,想要通過肢體動作的加入來更充分的表現情感,向觀眾傳達情感,但是不知道手該怎樣自然的伸出來,不知道怎樣做才能有美感,才能為聲樂演唱添加多彩的畫面。身體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歌唱是一種有聲的語言,怎樣才能使無聲的語言變為有效的語言,我們應該從面部表情、手勢、身體的姿態等方面來討論。在歌唱的過程中,歌者可以通過表情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只是向觀眾表達最直接的形式,如微笑的過程,不僅是美的表達,更多的是微笑可以幫助歌唱者保持聲音的高位置,有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歌唱者可以通過眼神與觀眾有更多的交流,也可以通過眼神的變化傳達歌曲最深的情感,因此面部表情的訓練對歌唱表演是很有幫助的。除此之外,手勢對演唱者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可以通過適當的手勢來表達情感,不同的手勢動作表達的情感也不同,通過手的高低、伸展、開合、對稱等形式來詮釋歌曲并有增加色彩的效果。手勢不是隨便亂伸,想怎樣就怎樣的,而是與情感相結合的,要兩者融合在一塊,在演唱者演繹過程中自然的、大方的依情而發。所以在舞臺表演上我們應該從身體姿態、面部表情手勢動作這幾方面來進行訓練,加強我們的表演欲望和表演效果。
舞臺是演唱者夢想開始的地方,舞臺也是演唱者最向往的地方,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在舞臺上呈現出美好的聲音和畫面,所以就少不了表演的成分。將一切演唱和表演都化成自己情感的表達才能帶給觀眾最真實最美麗的效果。要想學好聲樂,一定也要學習好舞臺表演,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