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鴨鴿營學區,河北 邢臺 0543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對所學的學科有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實現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學習體育的熱情就不言容易!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體育教師未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等實際進行教學,加上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了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被泯滅,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抑制,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及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學生樂于學習、樂于鍛煉的教學內容,認真編寫教學設計,精心組織教學,確實激發小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欲望,點燃學生主動鍛煉的熱情,為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各種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改變學生不喜歡參與體育活動,甚至是被動式的參加體育運動的授課形式,如:傳統的體育課準備活動,教師總是一味的組織學生繞著操場慢跑或一如不變的徒手操,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深感枯燥、乏味,導致學生興趣點降低。為了改變這一困境,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繞“8 字”形跑、穿梭跑、跳繩跑等,又如:在恢復整理部分,教師可改變以往學生在教師的口令下進行肌肉放松、上下肢放松等單一乏味的放松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借助音樂節奏進行靜力性放松、瑜伽放松等方式,如此一來,不僅激活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且形成了一種你爭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達到了熱身的目的。
學生對學習興趣度如何,與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及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密切關系。枯燥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等不可避免地降低學生學習體育的興奮點,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倦”體育、“害怕”體育課等現象,這將給小學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和學習情緒,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是與新課程倡導的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相違背。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小學生感受到了體育魅力帶來的學習情趣,對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提高起到了不可預估的作用。
體育運動會帶來疲勞感,有不少學生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討厭上體育課,面對這種情況,體育教師要轉變思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調動起來。比如說,在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有50 米接力跑,教師可以把這個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有趣的改變,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嘗試運動,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奔跑興趣,鍛煉身體機能,還能增強集體合作思想。50 米接力跑有其獨特的教學特點,體育教師要大膽創造,發揮想象,改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學過程,把接力跑變成有趣的運動,學生就會喜歡上。不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身體安全,必須把握安全第一,快樂體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去運動,去做游戲,或者進行體育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同學組成隊伍。學生好勝心強,這種教學方法的設計能夠把潛能激發出來,誰都不想落后,所以他們會找到比較熟悉、配合比較默契、適合組隊的伙伴。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取得好成績,又不會傷和氣。這樣不但完成了50 米接力跑的教學任務,又激發了他們的好勝心,榮譽感,讓學生在這種既輕松又充滿樂趣的活動氛圍中喜歡上體育課,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提高了運動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的一些內容比較傳統,不適合時代發展的節奏。現代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比如簡單的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沒有興趣,但社會生活中新生的元素,他們卻很感興趣。比如說,在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有“韻律操”這一章教學任務,“韻律操”展現的是“健、力、美”,韻律操結合韻律的節奏感比較強,我們可以將音樂完全融入進來,因為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教師可以借助音樂融入學生,比如體育教師借選擇音樂和學生進行溝通確定,引導學生們根據需要按人數分成幾個小組,幫助每個小組選擇適合他們的音樂,再安排進行運動,最后進行比賽。
在體育教學內容里面,有不少的教學內容屬于集體項目,但出現不少的學生不愛參與集體運動。如今的小學生的特點明顯,他們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體育教師安排體育課的教學必須要根據當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由于當前的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家中長輩的溺愛,從小嬌生慣養,缺少鍛煉,身體素質和耐力都比較差,身體素質不是很理想,有的偏胖,有的偏瘦弱。這種現象的出現就導致了小學生不敢吃苦,養成比較孤僻的性格,喜歡獨處。因此,教師懂得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課堂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導入。
總而言之,要想讓興趣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教師不僅要積極研究興趣教學的理念和有效實施方法,還要適時觀察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完善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為他們提供他們喜歡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