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白果鎮中心小學,貴州 赫章 553201)
促進家校合作,讓教師與家長之間實現有效溝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學生家長的類型及其特點,充分掌握相應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并結合各種類型的家長展開有針對性地交流,以此來激發家長參與班級管理以及學生教育的熱情,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家校合作的效用,從而為孩子創建一個健康自由的教育環境。基于此,文中針對小學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展開了分析。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小學生家長在接送孩子時很少與教師進行溝通。另外,由于小學下午放學時間較早,許多孩子由課后班代接代送,因此,家長無法直接與教師展開交流,從而導致其難以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動向。此外,家校協同教育常常只在開學初、末或節假日以家長會的形式來開展,不僅缺少連續性,而且還無法實時跟蹤學生的在校學習狀況,并適時向家長反饋。
一般來講,家校之間往往只當家校其中一方發現學生的思想或學習方面出現問題時,才會主動與對方聯系。比方說,學生在校犯錯或學習成績下降時,教師聯系家長,他們有時一天聯系數次,有時一學期都不進行溝通。一方面,此種交流是由教師發起的,家長處于被動地位,并未實現雙向的信息互通。另一方面,交流內容基本以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為主,家長得知后往往會十分氣憤,回家后必然會狠狠地批評孩子,從而較易造成孩子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產生敵對情緒。另外,此種溝通還不利于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力量。某位著名教育學家指出,倘若孩子由于懲罰而經常受到恐懼、痛苦、羞辱的折磨,就會逐漸消弱其內在的、自我教育力量。所以,教師和家長之間不能只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才進行溝通。家校溝通內容既應該包括孩子的出色表現,同時還要涉及到其不足之處,教師每星期或者是每月有計劃地進行溝通能夠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學生的表現,并且學生也不會對家長和教師的溝通產生不良情緒。
教師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至關重要。這里的家庭情況主要指了解學生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和家庭結構,因此,教師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前應該充分掌握這幾方面的情況,以此來促進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采用合理有效的溝通策略。另外,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還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千萬不能盲目教條,落實好各項準備工作,考慮到溝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實際上,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這也是實現順利溝通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校期間,教師一定要盡職盡責地教育好學生,但是,在家庭當中,家長也應該對孩子的健康教育和快樂成長引起高度重視。這是家校溝通的橋梁。
就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而言,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尤其是“ 差生”與“不聽話”家長的人格。另外,教師千萬不要經常向家長“ 告狀”,或者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不然可能導致教師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甚至出現相互對立的現象。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先尊重他人。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家長尊重自己,并贏得其支持,就應該以一種真誠的態度主動去尊重每名學生的家長,這也是教師和家長之間實現有效溝通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師也不能在家長面前無端制造是非,隨意評論學生、科任教師以及學生家長,既然與家長面對面,就不能根據學生的成績來排隊。首先,教師應該富有親和力,以此來增進自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并且還要與家長坦誠交流,像好朋友交談一樣,只有在此種氛圍當中才能夠與家長切實達成一致,一起面對,一起出謀劃策,從而不僅有利于創新教育模式,推動教師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和諧地成長。還有一點需要加以強調的是,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切記不要運用過激的語言,而是應該以一種積極、平等、互助、團結的心態來展開交流。
小學教師在家校合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主要負責策劃、組織以及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因此,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技巧以及合作能力直接決定著家校合作活動的開展效果。相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并未充分掌握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另外,參加工作時間短的教師明顯感到自己并不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為此,有關職能部門針對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既應該注重學科知識的培養,同時還應該將家校合作方式以及溝通技巧作為培訓內容。除此之外,在師范教育階段,還應該開設與家庭教育有關的課程。不僅如此,高校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還需要培養他們的語言溝通以及人際交往技巧。以此來幫助其初步了解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技巧,從而更好地適應日后的教育工作崗位。
綜上所述,小學是孩子成長和性格塑造的關鍵階段,另外,小學教學在培養孩子的思維方面還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學生均是在此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他們將來美好人生的開拓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與學生家長展開有效溝通,以此來拉近自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