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德保縣那甲鎮(zhèn)中心校,廣西 百色 533000)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找出能夠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語文成績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在語言素養(yǎng)的指引下,語文課要實現(xiàn)與“閱讀課”的巧妙鏈接,以“讀”導“寫”,促進閱讀與習作相融合,這是必然趨勢,也是必然路徑。首先,巧積累,妙建構,鋪設習作素材運用之路。例如,在《火燒云》的閱讀課中,學生不僅能夠積累到一些“紅彤彤”“金燦燦”“笑盈盈”等ABB 式詞語,還有“靜靜的”“恍恍惚惚”等AAB 式、AABB 式的詞語等,也積累了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學到了一些常見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還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收獲頗多。
我們總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具體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習作氛圍,因為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十分短暫,在具體的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事物吸引,學生的情感與情緒在此時就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通過對教室墻壁以及教具的合理規(guī)劃與布置,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習作氛圍。比如,在講授植物類的習作內(nèi)容時,就可以利用教室中擺放的植物,或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植物的圖片,附注說明該植物的特點及其生長條件,以此開拓學生的思維。對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圖片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能夠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從而主動地參與到習作過程當中。
小學語文習作就是要融入生活,讓學生結合生活感悟與體驗進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和思維靈感。學生的心靈世界單純而美好,對于他們而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生活之常景,但正是這些山山水水、花草樹木,才構成了大好河山之美景。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主動捕捉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習作素材,尋求習作的思維靈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將大自然看作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在體驗和感悟中整合習作素材。相比于課本中的習作素材而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生親歷的,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會更加深刻。對此,教師要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課余生活,分享自己的難忘經(jīng)歷和有趣故事,并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著眼,結合自身實際展開習作想象和構思。只有當學生的習作練習與生活場景相交融時,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思維靈感,使其表達和流露出真情實感。
中華文化璀璨多元,魅力無邊。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文化傳承,開展豐富的習作教學,讓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漸進式的提升。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文化等皆可成為寫作的素材,特別是對于小學生,滲透多元文化能讓學生的習作更妙趣橫生、新穎奪目、極富生命力。具體來說,可通過組織文化活動來展開。這里的文化活動,一方面是指課內(nèi)文化誦讀、演講活動,另一方面是指課外文化實踐活動。首先,開展課內(nèi)文化誦讀、演講活動。讀與寫本身就是連在一起的,文化誦讀、演講活動等都可為學生的“寫”提供素材。例如,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來臨之際,教師可組織班級學生在班內(nèi)開展以“父愛”“母愛”“師恩”等為主題的朗誦活動,選擇一些名家名篇的詩歌、散文等來朗誦。還可以開展演講活動,演講需要學生在課下做好準備工作——準備閱讀素材、寫演講稿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父慈子孝”“尊師重道”等文化嵌在心底。其次,開展課外的文化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愛國主義”主題活動,通過校內(nèi)“愛國劇”實踐表演來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話劇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次表演活動,寫一點感想,記一點體會。總之,文化活動的開展是有必要的。
優(yōu)秀的習作是經(jīng)過反復的修改得來的。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地檢查自己寫出來的習作,并通過快速瀏覽的方式去判斷習作的內(nèi)容有沒有偏離習作的主題。其次,為學生講明正確修改習作的方法,鼓勵學生反復閱讀自己的習作,對于其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和不通順的語句進行及時的修改。再次,要注重習作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符合具體的要求,并幫助學生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杜絕用錯標點符號的問題產(chǎn)生。另外,也可以讓學生交換習作,對習作進行互相修改,進一步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這樣,學生在以后習作時才能避免相應問題的產(chǎn)生。
語文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基本素養(yǎng),如聽、說、讀、寫都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向?qū)W生滲透讀寫結合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習作綜合能力,讓學生學會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營養(yǎng),善于從讀寫過程中捕捉語文的樂趣,更要學會從一些經(jīng)典文章中總結寫作手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這些方法都有助于學生語文習作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綜上所述,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今后的教學中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以積極的心態(tài)不斷地探索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并將習作和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積極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已有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要細致地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更加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提升習作的水平和能力,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