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一完小,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400)
課改首要的是改變教師、學生的思想和觀念。我們不能閉關自守,坐井觀天。要敢于走出教學舒適圈,探究更適合學生發展的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在構建生本課堂目標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
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為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提供了實踐基礎,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對語文知識進行生動演繹和表達,讓學生在更加生動、鮮活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生本課堂的構建。然而目前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使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較多問題,影響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全面確立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作為課堂上的重要角色,教師依然需要在過渡期肩負起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熟練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現代信息技術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對語文課件進行制作和表達,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然而目前一些語文教師由于信息技術掌握水平不足,專業能力比較薄弱,尤其是年長的老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不高,沒有能夠充分掌握這種先進教學手段,導致課堂上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效果大打折扣[1]。
信息技術手段的引進,是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會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法,同樣,信息技術手段也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掌握能力相匹配,要結合信息技術各種工具,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并在課堂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的時間不長,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不夠,導致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非常隨意,如:課件的制作不完善、時長掌握不準確等,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長效機制,這種非常隨意的使用方式,不利于學生對這一先進手段的接受和理解,而只是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去使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的威力就無法充分發揮,自然就不利于生本課堂的構建[2]。
技術是手段,運用技術的能力是基礎。只有能夠在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和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對技術進行創造性地發揮和利用。開展生本課堂構建工作,需要教師強化責任意識,加強對信息技術運用專業能力的鍛煉,通過組織參與各種技術培訓和講座,以及教師間的互助合作,提升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3]。
比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聽取其他教師的公開課,學習其他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角度和方法;還可以通過網絡廣泛收集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進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目的就是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單調和機械。通過技術手段制作各種精彩的語文課件,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生動化、趣味化。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技術手段營造的課堂情境中,更好地體會教學內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4]。
例如,在對詩歌的教學中,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音樂、視頻等新媒體的組織下,讓詩歌立體起來,帶領學生真正走進優美的古典世界,在信息技術構建起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想象力,領略語言之美、語文之美,在學習中培養情趣,加深印象,從而提高課文學習效率。
構建生本課堂,就是要從課堂講授環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照顧到全體學生,面對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過往語文教師會進行反復講解,缺少變化的語言和節奏,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產生挫敗感。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可以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動態、靈活的方式將教學重難點進行轉化,給學生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角度和觀點。從而對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各個擊破,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認知效果[5]。
例如,課文中經常出現對景色的描寫,而對于一些名勝古跡,小學生可能沒有身臨其境的經驗,對文章的意境和內涵無法充分領會。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將各種天氣、景色等細節進行動態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最大限度接近作者創作的場景,促進生本課堂的構建。
生本課堂實現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轉變。如何運用各種先進手段促進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當然,試驗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找到合適途徑,補充或是修改,爭取收到最佳效果。教師要轉變思路,勇于創新,在提高自身技術運用水平之余,讓孩子們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放飛自己的想象,展示各自的智慧,不斷提高讀語文學科的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