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伊金霍洛校區,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中,教學活動開展主要依靠理論講授和知識傳遞模式,相對來說忽視了問題引導的重要性。問題的缺失使學生缺乏對現象和理論知識的思考,無法創造性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同新時代個性化教育需求背道而馳。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注意到,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以學生興趣先導,在深入了解學生情感需求和心理特點的前提下,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情境,才能真正體現問題情境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和推動作用。本文在深入調查當今化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情況的基礎上形成幾點策略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尤其像化學這種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同生活的聯系更為緊密。如果教師能夠從生活經驗中抽象出問題情境,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就能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最大限度活化思維,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潛力。同時,基于生活經驗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和實際生活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培養其應用化學的意識與能力。事實上,生活中各個領域均有化學的身影。無論是物質材料還是物質變化,實際生活能夠為教師提供大量的問題情境素材,能夠滿足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的教學需求[1]。舉例來說,在研究乙醛還原性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古代銅鏡制造為例,向學生提出古人怎樣使銅鏡光滑明亮的問題,緊接著讓學生通過材料搜索了解到其表面實際上有一層銀鍍,正是它造就了光滑明亮的銅鏡。那么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古人是通過怎樣的技藝來實現銀鍍的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借助乙醛的還原性能夠實現銀鍍的目的。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深度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理論研究表明,在教師和學生對生活經驗,問題情境具有同一看法和相似感受時,知識的講授相對來說較為容易。問題情境越真實,學生越容易獲得基于情境的知識和技能,其應用知識與技能的水平也會顯著提升。舉例來說,學生學習的熱情可能來源于一項偉大的技術發明,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當前關于某一技術的突破,甚至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困境等方面。上述材料如果運用得當,將會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了解學習對于促進人類發展與進步的重要作用,在形成正確科學觀的基礎上產生出于自我意愿的學習動力。從實際教學角度來說,教師在講述關于甲烷的學習內容時,可以引用有關礦井爆炸的相關報道,讓學生思考了解為什么會出現礦井爆炸?引發礦井爆炸的物質是什么?該物質具有何種性質?如何對礦井進行改造,能夠避免引爆該物質?這樣一種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深入實際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能夠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產生較強的學習動力。
結合化學學科基本性質和教材內容可以發現,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點所在。立足化學實驗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既有益于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化學實驗同情境的有機結合,促進問題情境發揮教學作用[2]。高中生往往對實驗教學表現出強烈興趣,這樣一種興趣也會隨著實驗在問題情境中的融入而得到遷移。相關調查顯示,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采用學生親身參與實驗的形式,能夠顯著增強教學效果。舉例來說,在講述氧氣的性質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火柴實驗了解氧氣瓶不同高度火柴的燃燒情況,進而思考產生燃燒劇烈程度差異的原因,得到氧氣具有助燃性質的結論。
新教育形勢下,快樂學習和輕松學習的學習理念逐漸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思維潛力得到釋放,學習積極性顯著增強,在探究過程中取得的學習成果也更為顯著。基于這一原理,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故事來進行問題情景的創設。舉例來說,引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視頻、名人軼事等材料均可以達到這一效果,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積累,產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高中化學教學的基本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知識的傳遞,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化學素質,挖掘思維潛力。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使用化學史料,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了解化學學科和化學理論的演變過程,形成對化學動態發展的概念和認知,進而奠定基本的化學觀,總結并歸納出化學的發展規律,對于學生認識化學本質,發展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和學習中的矛盾無處不在,可以體現在常識和事實,新和舊,傳統與現今,現今和未來等方方面面。立足認知矛盾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產生對矛盾的困惑,進而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索欲[3]。在分析矛盾的過程中通過辯證思考尋找正確答案,既有助于實現學生認知水平的突破,同時也有利于其思維全面性的發展。舉例來說,在研究碳燃燒的過程中,先給學生介紹燃燒的基本概念和碳燃燒的原理,緊接著提出問題:如果沒有氧氣的參與,燃燒反應能夠進行嗎?學生根據常理進行推斷,可能會得出氧氣是必須的反應物這一錯誤結論。接下來就是舉出反例并解釋原理,指出學生思維的漏洞,這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該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將大大增強。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為學生打造適合的問題情境,發揮其教學引導和推動作用。學生在分析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將會實現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完善,自主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如果問題情境過于理論化或者脫離現實,學生可能會出現認知困難的情況,不僅無法實現興趣引導,甚至可能在遭遇阻礙的情況下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高效化學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