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江西 上饒 333100)
引言: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特征的進行的一種抽象性概括和解釋,是學生建立知識結構體系的連接點和學習活動的核心,同時也對學生展開化學學習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在化學學習中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對概念的掌握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提高對學生化學概念形成的重視度,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做到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熟練運用概念,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盡管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是初中化學教學依舊沒能跟緊時代的浪潮進行科學有機的發展。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在傳統初中化學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口述講解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甚至是對實驗現象進行口語描述,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形成壓抑的教學氛圍,不能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打消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第二,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性差。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師生沒有良好的互動,學生無法感受教師表達的情感,使學生與教師都感受到壓抑,從而導致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降低。第三,缺乏化學實驗教學,實驗設備陳舊、實驗藥品不齊全?;瘜W是需要借助實驗教學加深學生對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等化學知識的理解,很多化學反應現象是無法通過語言進行描述的,只有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教學中,才能體會化學實驗的真諦,感受化學世界的魅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缺少實驗教學,不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生參與性的提高?;瘜W實驗藥品不齊全,不利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良好的觀察,并且不利于維護化學教學的安全性,使學生喪失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指引學生積極進行獨立思考,并通過一定的分析、歸納從而形成概念、理解概念,應用概念。
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特征的進行的一種抽象性概括和解釋。而對于化學學科來說,概念則是反映了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間接性。同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僅憑借教材上對事物概念的文字描述較難深入理解其含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實驗教學,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行,激發學生的學校興趣和思考,從而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相關的化學概念。例如:教師在進行“中和反應”這一概念的教學時,可以設計在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再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觀察實驗現象可以發現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了無色,這說明了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即氯化鈉,由此可以得知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加深對中和反應這一化學概念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景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借助日常生活中或者一些較易理解的事例,對學生們進行提問,并有針對性的展開討論,逐步去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溶液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由易到難地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概念。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為什么把糖加入到書中,很快就消失了呢?它去哪里了呢?如果把食鹽放進水里是不是也是同樣的現象呢?”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和猜想。接著,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把汽油加進水里是不是也會消失?把碘加進酒精里又會發生什么現象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開展相應的實驗,促進化學概念的進一步教學。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能力。
概念是對已經掌握的事實材料在感知表象的基礎上經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思維過程所得出的結論。根據學生年齡和概括能力的差異,初中化學教材分化概念的具體性表述和定義性表述。具體性表述即用直接觀察或羅列比較的具體語言對概念進行表述,它具有明顯的口語化特征,所反映的信息--目了然容易被初學者掌握。如:①像石蕊、酚酞這種能與酸或堿溶液作用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②像SO4這樣在許多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③化合價即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所具有的一定個數比,如HCL、H2O、NH3等。初中階段對于一些非重點概念,應盡量采取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表述。
結束語:綜上所述,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學習的基石,也是建立化學知識結構體系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學教師應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能力來設計生動形象的化學實驗和問題情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成過程,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