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全面推進,傳統的應用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據此,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有必要對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盡快實現“二轉”,為新時代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共性,也有其個性。共性是耗時長,耗力多,耗財大,收效慢。另外,由于文化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就必須充分考慮到文化建設的個性。應用本科院校從宏觀主體上看,表面并沒有什么差異,都是由院級——中層——教師——學生四部分人員構成。其中,前三個部分人員與普通本科院校沒什么本質區別,但文化教育的核心對象——學生,這一最影響校園文化建設設計思路和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對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者的思維方式、領導風格以及文化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應用本科院校的領導者、管理者除了必須具備管理普通高等學校能業務知識水平外,還必須具備領導管理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站在高質量發展應用本科教育的角度,去思考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這就需要應用本科院校的領導者、管理者要盡快轉變主體文化建設觀。在實際工作中,作為應用本科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者,如果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校園文化設計,就極易導致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不高,加之應用型本科學生自身的自主性不高、自律性相對較差,對于時代前沿文化洞察力缺乏等,使得這種校園文化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人才培養效果。因此,由于應用本科院校文化對象的個性存在,就必須盡快轉變文化建設思維觀念。
對于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從廣義上講,是指包括課堂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在內的一切校園文化活動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除去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活動以外的發生在大學校園里的各種文化活動的總和。如各種各樣的社團和其他各種文化活動,包括書法、攝影、繪畫、文藝、寫作等,具體來講,可以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寓教于樂型,一類是知識技能型。對于寓教于樂型文化活動,就目前來看,無論是普通本科高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普遍開展的文化活動,通過這類活動的開展,可以活躍校園氛圍,營造富有生機的立德樹人環境。對于知識技能型側重于通過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大賽等活動形式,使應用型本科學生了解并掌握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相關知識技能,并從知識競賽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家國情懷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實際工作中,各應用本科院校都能夠廣泛深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樣,特別是寓教于樂型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也達到了文化活動所預期的效果。但在知識技能型文化活動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缺乏互動性。所謂互動性就是通過技術技能型文化活動,使知識的傳授者與知識的接受者在知識認同、思想情感等方面實現深層次的交流與溝通,把傳授者的思維理念、思想方法等非強制性的傳播給受教者的過程。但開展的知識技能型文化活動中,多是針對某一學生群體,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幾乎就是活動的監視者,整個活動主體都是學生,很難發揮傳授者在文化活動中的傳導指導作用。
2.缺乏同步性。所謂協調性就是通過線下活動與線上活動,使知識的傳播更符合應用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通過線上知識傳播與線下知識講授共振,達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效果。實際工作中,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一味注重線下指導,特別是強調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線上教學。在當今新媒體深受廣大學生青睞的時代,在注重線下教學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手段開展文化活動,使二者同步才會更好地實現育人效果。
3.缺乏過程性。所謂過程性就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要貫穿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應用本科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在活動開展的前后都應該圍繞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進行設計,既不能搞成正金字塔型,也不能搞成倒金字塔型。但在許多應用本科院校中,活動搞得過程簡單,表彰活動卻搞得隆重,導致部分學生出現重結果、輕過程,追求實際功利,使學生的名利觀、榮譽觀產生扭曲。更嚴重的是由于受表彰人數的限制,很多學生只是簡單過程的參與者,并沒有獲得獎勵,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難以達到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實際預期。
總之,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依據學院辦學特點,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夠走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實現預期的辦學宗旨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