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白果小學,重慶 404700)
將治理理論實際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體現了教育發展的現代化和改革新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將教育的管辦評相互剝離是應用和滲透治理理論的一個關鍵點,有利于促進政府在教育職能方面發生改變,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治理理論為背景和原則,促進教育督導朝著現代化路向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意義。
首先,從立法角度規范教育督導。從實踐性的角度來看,應該使法規能發揮監督作用,特別是對違背法規的錯誤行為進行管理和制止。站在“督學”的角度分析,應該保證法規的深入性,能切實對教育教學、管理以及課堂等教育細節發揮干預作用。從“監管”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方式能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保駕護航[1]。教育督導法規不僅應該具有規范性,還應該重視其可行性,從現實意義以及發展方向的角度對其進行不斷完善。
其次,從整體性的角度制定相關制度,為教育督導實現創新目標提供動力。在英國的教育體系當中,教育督導制度建立的較早,并且日趨成熟。應該從多元化的角度考慮教育督導制度的完善性,比如,機構設置、崗位條件、工作職責等。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其客觀性以及合理性。
最后,教育督導機構應該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督導機構僅僅作為各個級別教育行政部門督導的一個部門,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指示完成相應的工作,缺少獨立性。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提高督導機構的獨立程度。
首先,重視督導體系的“三位一體”特點。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教育督導應該體現出政府—市場—社會這種“三位一體”的特點,并將其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教育督導的相關文件已經從整體性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意見。主要的內容是建議以各省政府作為主體,將這種體系結構落實下去,使責任、主體以及各種機制都能得到發揮作用。另外,還應該重視配套制度的建設,為體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提高現代教育督導體系的完善程度。獨立性和完善性是教育督導體系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可是在國務院設立相應的督導委員會,在其之下設置辦公室,教育部是其代管部門。這樣的方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體現其獨立性。一體化的教育督導體系體現出的幾個方面特點主要包括督導對象較為廣泛,督導內容覆蓋各類教育機構等。
首先,在教育督導體系中融合社會力量。政府可以作為主體培育第三方教育評估部門,促進管辦評相互剝離目標的達成,彌補固有模式所凸顯出來的不足之處。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育督導的客觀性和公正性[2]。其次,回歸政府的本位角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教育行政部門既是制度的執行者,也是評價者,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應該使教育行政部門重新確認自己的角色,從宏觀的角度實施引導和監管,并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
首先,對教育督導機構的執行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并設定較為嚴格的準入制度。將英國、美國的考核方式作為借鑒,從專業背景、綜合素養等方面對執行者進行考核,保證教育督導人員能具備完全符合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質[3]。這樣才能為我國教育督導體系選拔優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其次,保證督學崗位的專業化。各個地區應該增設專業崗位,并申請相應的財政支出。當前的管理方式使得督學執行者的功能以及部門職能被弱化,根本無法在教育督導體系中發揮其本質工作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督學執行者都具有不同的行政職務,無法將精力和時間都用在完成這項工作上。
結論: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領域中治理體制改革以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督導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是現代教育政策落實和教育質量的保障和監督環節。當前,教育部門已經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可以通過夯實教育督導的法規基礎,建立一體化教育督導治理體系,成立教育督導第三方部門,提高教育督導執行者的專業程度的方式促進其實現現代化發展。通過本文對治理理論視角下教育督導現代化路向展開的一系列淺談,希望能為促進現代教育發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