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大遐學校,吉林 松原 131413)
創新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將教材內容作為依據,根據學科的性質將學生的創新欲望激發出來,讓學生形成創新人格。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題,因此對于課堂教學的改革應該將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作為著手點。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很多教師都在課堂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這樣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具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1]。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及發散思維,讓學生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質疑,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的好奇心給予保護,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學生都有好奇和探究的天性,他們對于自己不知道的問題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實踐和創新的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解,又鍛煉了自己的發現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能只關注學生在試卷上的分數。教師應該認識到讓學生掌握知識是重要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更加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組織多種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創新欲望激發出來。
質疑是創新的開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質疑問題的方法。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質疑。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在上課時讓學生進行提問。對于學生的問題,教師不必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可以讓班級內的其他學生來解答。這樣不但能夠解決學生的問題,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很大的價值,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保持質疑的積極性[3]。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質疑。學習是一個連貫、持續的過程,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這只是一個淺層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將舊的問題解決,還要生成新的問題,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因此,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一節課學習的內容作出總結,并且讓學生說一說還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散自己的思維,使質疑的質量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質疑的勇氣,掌握質疑的方法,提出質量更高的問題。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和動腦進行實踐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學生用于表達說明他們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實踐,教師要認真的傾聽學生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活動氛圍。教師還要應該為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由的表現,精心的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也不必局限于教室內,根據教學的需要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產生創新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論: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意義重大。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轉變自己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向學生傳授質疑問題的方法,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創新教育的氛圍,提供充足的發展他們創造能力的機會,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