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那甲鎮中心校,廣西 百色 533000)
在小學教育階段如何為人才培養打好基礎是備受關注的問題。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時期,以小學教育為中心的基礎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環節。數學是基礎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設置的基礎課程之一。就數學而言,其具有注重思維能力的特性,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為前提。因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小學作為學生的初級學習階段,也是基礎學習階段,是進行知識積累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階段。[2]俗話說: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都能夠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使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內容,為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提供強大的支撐。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只會死讀書,對知識內容機械記憶遠遠無法滿足數學學習的需要,長此以往很容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聽不懂跟不上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老師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老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來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坐在下面被動地聽,師生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互動,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數學知識也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來完成學習,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如此一來,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固化的角色,教師教學與學生接受知識缺乏互動。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在單純地接受知識,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難以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現階段,我國多數小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這種教學模式,致使小學數學教學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嚴重地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場景中的實物進行展示,簡單易懂,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還小,正處于認識了解事物的階段,知識積累薄弱,對于世界認識不完全,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物指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針對于實際的生活場景,學生會很容易有代入感,自覺地進行思考,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案,使學生在探索中將人民幣的組合加減熟練掌握。
數學的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對于小學生而言,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通常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很容易被這些困難的知識所影響,產生無聊和畏難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和新穎有趣的實例結合在一起,這樣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能夠被自己興奮的情緒和教室歡樂的氣氛所影響和提升。他們認真并且自己主動而不是因為教師的逼迫或是指導才去學習。教師先提問學生老師的年齡是5的倍數,學生之后再進行回答。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下主動地去解決和思考數學問題,提高了他們數學學習的熱情。
作為一門抽象且思維性強的學科,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思考,吸收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而不是進行大量的記憶。因此,在課堂上的教學有效性極大地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一旦學生在學習時主動或被動地掉隊就容易不理解教學內容,產生沮喪心理,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課堂講課時,就要注意鼓勵學生,與學生交流了解其理解程度和學習質量,這時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就尤為重要,課程內容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如果課堂氛圍死板沉悶,沒有交流,教師就會不能及時得到反饋,學生也容易跟不上進度而降低課堂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自己的年齡,剛開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識給出一些答案,教師在這時否定答案,并且給出提示:自己的年齡是六的倍數,這時學生就會猜測三十、三十六、四十二等。此時,學生已經開始思考倍數問題,這時教師給出新問題:如果收我的年齡是七的倍數那會是多少歲呢。此時學生會回答是四十二歲。通過靈活生動的對話形式教學方式使得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可感,使學生樂于思考,獨立思考能力增加。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尊重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的反饋,平時多加交流。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搭建平等的教學平臺。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有重要并且深刻的影響,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現在的教育屬于素質教育,學校不能被傳統的應試教育所束縛,而是要根據社會發展對于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去實現這一目標,不斷地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輸送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