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編輯與作者的關系是出版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組關系。編輯離不開作者,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作者提供的內容資源,編輯就無法開展下一步的工作;而作者也離不開編輯,沒有編輯對其精神產品進行出版加工,其成果也就缺乏了社會價值,因此編輯與作者本就是互相依存、互助合作的和諧統一體。教材作為培根鑄魂、傳播知識的載體,其編寫工作一般是由一個編寫團隊承擔。那么教材編輯應如何同時面對多位作者的不同需求,與教材編寫團隊構建和諧的關系?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
通常來講,能加入教材編寫團隊的人不是專業造詣頗深的專家、學者,就是熟悉教育動態、常年奮戰在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和教研員,因此編輯對學科教育的理解程度及其工作態度、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到其是否能夠與教材編者站在同一維度上對話,以及對話的終極質量。為此,教材編輯在與教材編者約稿前,應關注、了解課改新動向,掌握全國人大會議在教育方面的新目標和新任務,以及教育部最新的課標要求,用更為專業、開闊的學術視野與教材編者切磋教材的編寫事宜,這樣才會在溝通交流時令編者刮目相看。
另外,編者在組稿前,教材編輯應主動將各位編者聚在一起,召開教材編寫會。鑒于編寫團隊的編寫人員較多,他們對教材又都有獨特的見解,雖說是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但對教材出版的流程也許并不熟悉。這就需要教材編輯提前備好教材編寫方案或編寫大綱,在教材編寫會上將教育部給教材出版單位下達的新指示精神以及教材的編寫宗旨、內容結構、編寫要求、編寫進度等事宜清晰地告訴作者。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及時將策劃思路傳達給編者,與編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其交回的稿件最大程度地接近預期,另一方面也給各位編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先集中、再分散、最后合稿的方式,讓編者在討論中碰撞出火花,在編寫時沉淀思維,既提高了編寫效率,又提升了稿件質量,為日后教材的出版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材編寫會議結束后,教材編輯也不是坐等收稿就可以了,應時常詢問稿件的編寫進度,在表現對書稿盡職盡責的同時,通過與編者的交流,協助其解決創作時遇到的瓶頸。如果在這期間發現編者的創作有違編寫方案,還可及時讓編者進行調整,避免日后返工影響出版進度。
審稿工作是教材編輯的核心工作。收到稿件后,教材編輯首先應從專業角度對稿件的質量進行分析和評判,從整體上、宏觀上把握整套教材所體現的思想傾向和學術價值,尤其要對語文教材選文中的政治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等問題進行審查和處理,做到無政治性錯誤、無指示性錯誤。
內容審查完畢后便是進行語言文字加工工作。教材語言不僅要生動活潑,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減少教化,避免空話套話和文藝腔,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注重語言的規范性,讓學生在接受文字熏陶的同時,掌握語言規律。因此在編校過程中,教材編輯要嚴格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新華字典》《通用規范漢字表(使用手冊)》等權威工具書的要求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進行深加工。當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時,如是硬傷,則要與編者商量修改方案,如大段文字的刪減、章節的重新編排等。如非硬傷,則要保留編者原有的風格。也就是說,教材編輯要時刻秉持可改可不改的則不改、非改不可的就一定要改好的原則進行編輯加工,畢竟編輯工作是一項錦上添花的工作,若有所修改,就一定改必有據且妙筆生花。改定后還可請編者再看一遍二校樣,讓編者比對原稿和修改稿,判斷改動是否得當,這樣一方面可以表現出對編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用專業負責的態度換取編者的尊重。
教材的出版并不是教材編輯與教材編者合作關系的結束,而是新一段關系的開始。雖說上教育部或教育廳目錄的教材不愁發行量,但還要考慮教材使用者對教材使用滿意度的問題。為了使編者的教育理念和編寫思路以及教材的內容體系和特點更好地傳達給教師,便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教材編輯應積極組織教材使用地區的教師及教研員進行教材培訓,請教材編者對教材進行講解,在有效推進教材使用工作的同時,給編者提供一個提升知名度的平臺,讓他們也收貨滿滿的成就感。
此外,教材編輯還要在教材出版后維護好教材編者的合法權益,如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支付稿酬、贈送樣書,同時及時反饋教材的使用情況,為教材的重印和修訂改版做好準備。當然,教材編輯也應通過建立編者檔案庫等方式,創建一支穩定的編者隊伍,力求與教材編者實現長久的合作,為日后配套教參教輔,甚至于其他選題的出版創造條件。
總之,教材編輯應主動與教材編者構建和諧共贏的合作關系,在教材編寫與出版過程中通力合作,在充滿人文性的氛圍中創造出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優質教材,以精品教材奉獻給廣大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