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利峰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大學期間,除了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進行實踐的認知,積極協調和處理人際關系,外部世界的探索,拓寬自己的眼界,為即將到來的工作世界做好充分準備。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政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同樣也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剛性管理是一種以工作為中心,強調規章制度的管理模式。
經過長期的制度化建設,我國高校學生工作制度已經基本完善,相關法規、章程也比較健全,工作流程與工作方式也已經相對規范化,這些都是剛性管理的具體表現。但如果僅依靠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約束來開展工作,往往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一種更加柔和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當代大學生有著獨特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多元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以及對待事物更高包容度;我們將情感賬戶的理念引入大學生日常管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積極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注重情感人文關懷,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大學四年生涯。
“情感賬戶”即Love Bank,是對于人際關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種比喻。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里面提出的。他認為每個人的心靈里都有個情感賬戶,就像銀行賬戶一樣,有存款和取款功能。存款可以建立關系,修復關系。取款使得人們的關系變得疏遠。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就是構建師生四年情感賬戶的過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重管理,輕服務”的工作模式往往忽略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個體發展常常被強調統一的高校管理氛圍所忽視,必然會與學生的個性、獨立的理念產生較大的矛盾和沖突。高校要發展,學生要成長,就要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不斷改變管理的模式和工作的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心理健康更加重視和關注,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比如就業難帶來的巨大壓力,學習壓力造成的困惑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甚至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顯得尤為重要。除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等等之外,日常適時適度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也能夠與其他方式相輔相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更多的學生依靠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在獲取信息、掌握知識、拓寬眼界的同時,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給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手機功能的不斷發展,讓消遣娛樂帶到了課程,讓很多學生難以完成學業,人際關系也變的更加冷漠。
正人先正己,當好掌舵人。大學生輔導員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作為學生工作者,就要以人為本,樹立服務意識;加強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善解人意,加強溝通交流。只有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才能具有人格魅力,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伙伴。
剛入學的新生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遠離父母親友往往會產生大學適應上面的問題。通過構建積淀成長手冊,從學生最關心的事情入手,幫助學生逐步解決生活、學習上面遇到的問題,不斷引導學生步入正軌;通過學生寢室的走訪和訪談,了解學生內心所需,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從而在我們的情感賬戶存入第一份信任的“錢款”。
職業生涯規劃的開展,就是一個不斷認知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學生服工作者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價值觀以及所掌握的技能,讓學生能夠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結合實踐、實習,不斷探索自己適合的方向,從而進行選擇和決策,能夠在就業的時候多一份堅定和自信。同時為學生存下自信的“錢款”。
熟悉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夠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最親近的人。鼓勵關心學生個性化成長,用滿滿的愛來幫助解決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我做主,我來建;我快樂,我成長”四我理念的引導下,不斷克服各類困難,實現自我的價值。從而在情感賬戶上存下愛的“錢款”。
情感賬戶重在以人為本,但不是忽視規則、摒棄剛性管理。在開展過程中,需要以規則為基礎,以情感為橋梁,搭建師生互動的良性交流平臺,更加全面、更加優質地做好學生工作。
大學四年積淀,當情感賬戶存了滿滿的“錢款”以后,學生對于母校、學生工作者、教師的認可度將大幅提升,在校友工作、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學生種下一顆愛與信任的種子,讓學生能夠去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