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冰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嵩湖中學,江西 撫州 344100)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要正確引導、有效幫助思想道德建設。新修訂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涵蓋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對實施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我們應該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責任。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新教學改革的要求,但教師們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了很多調整與創新。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按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需要對口教育和教學。另外,在現階段,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初中生的責任感有所下降,這對學生全面發展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方面產生了阻礙,影響《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效率。因此,加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想要培養學生責任意識,首先要進行教學觀念的改變,同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變。在教學中,可加入討論法、示范法、案例法、情景法等方式,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主動性激發出來,讓學生自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索和難點的攻破。讓學生明白道理實現責任意識教育的目標。在講解“親情之愛”的過程中,我們組織了一場關于“我們知道多少家務活,如何理解親人的心”的討論。然后我們給他們布置家庭作業,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并寫下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心血,明白孝道不僅是成年子女的責任,也是未成年子女的責任。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情景模擬或小組討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教師提前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培養對整個教學目標的責任意識,做到事半功倍。
其實,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虛榮心和自尊心都很強。他們都喜歡聽其他人談論自己的優點,沒有人真的認為自己是沒有優點的。在教學工作中與其他教師進行談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學生正處于這一階段,虛榮心和自尊心強是正常的。學生會為了自尊心打扮自己,同樣也會為了自尊心女努力學習,如何正確地進行引導是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充分利用學生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增加學習方面的榮譽感,讓學生了解到,增加責任意識是一件特別高尚的事情,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的去做。
教師應根據以往教材的內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前對教材的內涵和方法進行深入分析。例如,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一些有趣的教學故事。在這些故事背后,有一些道德和法治的觀點。在閱讀這些故事時,學生們會以多種方式思考,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人物的位置上。如果他們是故事的主角,當他們難以選擇時,如何選擇。教師應深入分析這些故事背后的教學內容,合理運用這些有趣的教學故事,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在學生各種素質形成階段,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認為在課堂上教學生倫理道德和法治的教師與教材中所列的個人良好道德要素完全不符,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責任意識的樹立。因此,政治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自己的政治教師形象。他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不應局限于課堂。要立足課堂,通過走訪、觀察、問卷調查、討論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內化社會責任意識,真正做到成長、體驗和感悟責任心。在課堂上,選擇一個群體代表,將群體收集到的案例或事件逐一列舉出來,共同分析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
綜上所述,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提出了優化教學策略;利用學生虛榮心,實現讓學生從假到真的轉變;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以身作則;組織實踐,加強學生社會服務意識等策略。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點學科,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意義。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道德與法治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積極組織社會服務實踐,培養學習型公共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德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可以扭轉責任意識的缺失,使學生的責任意識從內部產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都是希望,增加希望的責任感,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