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河北省黃驊市黃驊完全小學,河北 黃驊 061100)
互動式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它旨在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產生碰撞,以優化 “教”與“學”的關系,從而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如何緊扣學科特點,構建基于“互動教學法”的課堂模式?
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一直是數學教師所追求的課堂理想狀態,但在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然按照事先預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耳提面命式地講解與傳授,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少之又少,情感溝通嚴重缺乏,師生也一直未能處于平等和諧的地位。此種背景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激情受到了心理因素(自卑、懼師)的制約,互動熱情不高,互動式教學效果捉襟見肘。毋庸置疑,和諧、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是誘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積極互動,強化互動的前提,故應高度重視。
如《億以內數的認識》,該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萬”“十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培養學生的數感,同時也要使學生建立新知與舊識之間的聯系,體驗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培養其互動、合作、探究意識,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為了讓互動討論更好地在課堂上實施,教師可以結合導入環節、交流環節、練習環節,抓住學習契機點恰當引導,從而讓互動討論發揮出作用。例如,在導入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自信,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這樣的問題:“小王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他上個月的工資是5090元,大家知道該數字是由多少個一千和多少個十組成的嗎?請大家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答案,重在參與,說錯也沒關系哦”這樣的導入,隨時將一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教師形象展現出來,學生在教師溫聲細語的鼓勵與指引下,漸漸消除自卑與恐師心理,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創設互動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是小學數學課堂踐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所謂“學啟于思,思源于疑,疑生于問”,自古“疑”“問”是一家,教師要善用“以疑促思,以思導學,強化互動”的教學技巧。因此,教師應注重創設互動式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充滿疑惑時產生互動對話、互動探究的意識,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課堂,從而最大限度地誘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認知、生活經驗、學習期待等巧妙設置,如遞進式互動問題情境、啟發式互動問題情境、生活化互動問題情境等,為有效互動注入活力。
如在學習《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時,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教師可以實施互動教學法,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以后,四則運算的法則就是一個重點了,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是四則運算中最簡單基礎的,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可以構建互動教學模式,在誘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之后,鼓勵學生探究交流,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如教師設置以下遞進式問題情境:將“(1)120-89=?(2)24×5=?(3)24×5-89+11=?”幾個問題寫于黑板上,問學生:“大家計算一下,看哪個問題最簡單,哪個問題最困難?”然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積極討論,問題(3)的計算順序是什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課堂實現了互動討論,在討論中理解”問題(3)最難.“并由此掌握了”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等法則。
合作互動是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學所倡導的重要互動式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打造師生、生生互動情境,強化師生溝通與交流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合作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教師懂得運用不同的合作策略,才能實現高效互動。在巧用不同合作策略時,語言合作互動與環境合作互動是最重要的兩種合作互動策略。語言合作互動策略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語言激勵性優勢,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在學生自我展示后進行激勵性評價。環境合作互動,即全班同學將桌子擺成馬蹄形,學生圍坐,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實施互動式教學。
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語言合作互動法提高互動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小明去商店買東西,先后買了35.4元和21.3元的兩樣東西,請問他共花了多少錢?”教師在學生的回答聲中寫下了“35.4+21.3=()”這樣的式子,并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這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異同?”待學生激烈討論過后,教師請小組代表來黑板列豎式計算,并讓他說說為什么這樣算。當然,這一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激勵性語言引導與激發學生互動,促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總之,將互動式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 “教”和 “學”的雙向的互動發展.在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時,教師要通過構建和諧平等氛圍、創設互動問題情境、巧用不同合作策略等方式踐行互動式教學,給予學生極致的數學學習體驗,從而讓學生在互動體驗中掌握知識與能力,實現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