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梅
(渝北區兩江小學校,重慶 401120)
音樂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音樂可以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并變得越來越自信。合唱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被教學工作者所關注,其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方面有著顯著的促進意義。然而,長久以來我國小學合唱教學中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通常以整齊度為最終目標導向,這種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經過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奧爾夫教學法在合唱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效果,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性并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奧爾夫教學法是對傳統音樂教學的創新,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音樂變成主動愛音樂、喜歡音樂。
所謂“奧爾夫教學法”主要是指將音樂與聲勢律動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需要參與到實踐中,達到隨音樂而“動”起來的效果[1]。奧爾夫教學法要求教師擔任起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參與者,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幫助學生調整至學習音樂技巧與能力的最佳狀態,從中獲得學習藝術以及愉悅身心的雙重效果[2]。
相比傳統的音樂合唱教學,奧爾夫教學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奧爾夫教學法可以改變傳統的枯燥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語言、樂器、歌唱以及舞蹈等多種手段來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加積極、寬松的學習氛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夠滿足學生的真實內心需求。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3],故主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進而做好課堂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其可以選擇不同的形式來開展。
奧爾夫教學法提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為了學音樂而學音樂,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存在一定的互通性,教師可以通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按照奧爾夫教學方式的要求,音樂合唱需要與語言、樂器、舞蹈等形式相結合,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奧爾夫教學法對音樂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其主張教師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但是作為引導者應當在學生面前表現的“無所不知”才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5分鐘,那么其必須提前準備40分鐘的話才對,這就是奧爾夫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當注重平時的自我提升,考慮如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以及多重感官來體會音樂,進而在教學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容易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奧爾夫教學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合唱教學《小紅帽》這首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小紅帽的故事入手,讓學生們對其形象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以及歌曲的韻律來自由編排舞蹈動作,教師甚至可以直接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活潑可愛的小紅帽,讓其想象小紅帽邊走路邊唱歌的場景,然后將其演繹出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最終啟發其創新能力。
奧爾夫教學法提倡充分利用學生的多重感官來刺激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而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合唱教學《手拉手,地球村》這首歌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深入感受其拍子的規律,我采取帶領學生邊唱邊拍手以及拍腿的方式,拍手代表強,拍腿則代表弱,讓學生在不斷操作中熟悉歌曲聲律的規律。
例如,有次我在 “夢之船”歌曲合唱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分組訓練:第一組學生需要邊訓練邊擊掌,并說出“劃呀劃呀劃”;與此同時,讓第二組學生一邊拍腿,一邊說“嗨喲喲”;第三組學生則改為跺腳或者是拍手,另外再加一組弧線晃手,四組學生分別按照提前設定的動作進行演唱訓練。當每個小組都能熟練掌握自己的動作要領之后,我開始讓一組與另一組的節奏進行疊加,最后編入一起作為“夢之船”的第一聲部;教師可以邀請其他教師編入第二聲部進行合唱。當然,在進行合唱訓練時,也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歌唱,等掌握了歌唱節奏后,再融入分組合唱。利用奧爾夫音樂節奏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辨析音色,控制自我的音量,并在與教師的合作交流中將不同的聲部進行合并,編配優美的和聲。
綜上所述,奧爾夫教學法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也符合我國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值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更大范圍內推廣。文中很多觀點都是編者的個人淺見,在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教學應用方面,還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