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竹
(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廠鎮王必屯中心小學,河北 廊坊 065300)
教學需要感染力,感染力會使教學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師生間展開心與心之間默契的交流,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與感染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教師導入。當前的閱讀教學把學生的“學”放在首要、核心的地位。但與此同時,教師的“教”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師要向成為學生閱讀學習中合格的引路人,首先在課前要認真品讀文本,依據文本的文體、主題、創作背景、情感基調,選擇出最為合適的導入方式。教學《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時,以作者創作這首詩的經歷作為切入點,進行激趣導入。教師本課的導入采用了介紹詩歌創作背景的導入方式,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融入各種角色。選擇了正確適宜的導入方式是否就意味著導入的必然成功?答案是否定的。聽課時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同樣是采取故事導入的方式,有些教師一出口便引人入勝,別說是小學生,就連我們這些成年人也被深深吸引。可有些教師雖然也在講著故事,卻不太為其所動。究其原因:有的教師講故事的時候沒能充分融入角色中。所以,在導入的時候,教師--定要把自己的整個身心調動起來,要投入充分的情感,融入各種角色之中。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就如同演員一樣,常常需要在閱讀教學的導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投入了情感,才能成功塑造角色,才能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意境中。這樣的導入才具有感染力,才更有效。
教師在導入時全心投入到適宜的角色中,時而是飽含深情的演說者,時而是平等對話的對話者,因此,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激起了學生對長城的一腔深情。這種激趣且充滿激情的導入非常成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是常常實施的一個環節。傳統教學中的提問,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一種方式,真正有益的提問應該有助于閱讀教學的步步推進,有助于閱讀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一)提問有啟發性。教師向學生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能激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欠缺啟發性的提問無法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會顯得空洞而蒼白,有的提問,學生無需細細思考,只需瞟一眼教材文本便能答出。有的問題既無助于學生領會課文主旨,也和教學重難點關系不大。而無法激發學生深層思考的問題會使學生總處于淺層思考中,對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毫無幫助。因此,需要教師提有思考價值、啟發性的問題。
教學《荷花》第二段時,教師李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一節里有兩個字用得很好,你們看出來了嗎?,學生很快找出“冒”字和“露”字。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冒”和“露”好在何處,得出結論。教師的這一簡單提問,其實是有啟發、引導的作用。這樣的提問當然是對學生具有感染力的,因為它能啟發學生用心思索,找尋答案。
(二)良性互動。在閱讀教學導入時提問,引導學生質疑。愛質疑、愛發問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導入新課時,在開門見山,直接進入課題,再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自行發問。教學《日月潭》時,教師用一提問來引出學生自己的問題:從課文的題目,想知道什么?學生們紛紛提問,他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教師給他們提供質疑的機會,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閱讀教學中,學生感到困惑之處也往往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閱讀中的困惑之處質疑。教學《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讓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此時竟無一人舉手。于是,教師啟發提問,經過教師地指引,學生紛紛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學生的提問都局限于詞語時,教師再次啟發提問在教師耐心細致的啟發提問下,學生的思緒一下子放開了,提出一個個頗具價值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啟發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針對自己不理解的詞、句進行質疑,從而逐步鍛煉他們質疑的能力。
朗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朗讀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朗讀要有充分的重視。
(一)明確朗讀目標。閱讀教學需要朗讀,因為朗讀有助于我們悟出文章的內涵,朗讀有助于我們彼此的心意相通、情感相溶。但是,朗讀不能漫無目的,不能為了讀而讀。朗讀須有明確的目標,閱讀課堂上的每一次讀都應該讀有所獲。因此,當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前一定要在心里問一問自己:“我們為什么而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選定不同的朗讀目標,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讀,帶著目的讀,力爭讓學生讀有所獲。當然,這只是筆者的簡單歸納,在閱讀教學中,每個教師都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制定有益于教學的朗讀目標,增強朗讀的實效性。
(二)朗讀方式多樣化。小學生正是活潑好動、喜好新奇的年紀,如果每次閱讀課上的朗讀方式都是單一的,他們就會對朗讀產生疲倦感,打不起精神,提不起興趣。所以,閱讀教學中朗讀的方式需要多樣化。可以時而全班讀,時而小組讀,時而個人讀,時而范讀。有時分角色朗讀,有時接力朗讀,有時競賽朗讀,有時配樂朗讀等。總之,朗讀的方式要根據文本的特點、教學的需要經常變一變,學生在朗讀中才能體會到新鮮感,朗讀的感染力自然會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