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鄒小瓊 2劉偉英
(1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1316;2廣州市增城區廣播電視大學政法教研組,廣東 廣州 511316)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定出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中進行“職業生涯”觀念和“職業生涯”準備的教育,可以概括為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職中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自我意識與技能,發展其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其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學生進行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
而思想政治課程(本文簡稱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職思政課包括三個科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和“職業道德與法治”。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思政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中職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由此可見,思政課是學生生涯發展尤其是職業生涯發展的必修課,教師的有效思政課堂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本文是對中職思政課教學如何滲透和加強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思考。
思政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職一,而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是中職生成人成材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應進一步打好學生的文化基礎、提升共同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應結合職業教育特點,融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強化與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從而科學地制定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可以結合思想政治學科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即“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職業精神”和“健全人格”,側重增進對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礎和綜合素質基礎。
比如在思政課程之一“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的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中職一年級學生,該學段的學生對理想前途感到迷茫,因此引導中職一年級學生消除迷茫,認真學習,快樂生活,激勵夢想啟航,成為首要思政教育教學目標,那么,教師應該圍繞“健全人格”這一核心素養來制定教學目標:。
能觸動學生心靈的課堂才是有效的思政課堂,有效的思政課堂需要豐富而貼切的教學活動來承載,實踐中,四門思政課可以設計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教學活動:
一方面,精心設計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職業生涯規劃課堂上,我用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做好職業規劃路徑的重要性,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學生做短板效應的演示,讓學生說出感想。學生就能結合直觀的實驗來說明職業生涯規劃為什么要揚長避短,延伸到應該怎么規劃才能揚長避短。課后學生反映這樣的課堂他們聽得興趣盎然。這啟發我:思政課要觸動學生靈魂,應該更多地開展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活動,要么讓學生眼前一亮,要么讓學生心生感慨,學生才會喜歡、難忘和思索、才有真正的收獲。
另一方面,設計符合“三貼近”原則的教學活動。一是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 的聯系,利用或設置職場情境,突出實踐取向。二是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學生職業精神。三是注重與專業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合力。每個專業的中職生都有其所在專業的專業素養要求、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貼近學生、貼近專業、貼近生活,以職業道德與法治課程,我們在《恪守職業道德》一課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職場情景模擬、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案例分析等教學活動,內化學生認識,使其提高對職業道德的感知和體悟,為職業發展和生涯質量奠定基礎,達成學生職業精神這一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作為思政教師,通過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規劃、去成長,是塑造人、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的必要手段。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是耐心牽引學生走進心靈,讓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二是給學生設置活動任務,引導督促,同時加以信任支持——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利于學生鍛煉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精神;同時,通過發揮學生所長,讓學生找到啟航夢想的信心與勇氣,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
三是及時表揚學生成長,引導督促,讓學生揚長避短,以鞏固和提高教育教學成果,利于思政課開展和深入。
注重對學生生涯的全面引導。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學生寫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他的職業規劃,融入了自己對婚姻家庭的規劃,他的總結是:努力工作,為家庭的幸福美滿去戰斗。這啟發我注重對學生生涯教育的全面和可持續的引導,而并非局限于職業規劃,讓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發展和人生全面發展相結合,這也應該作為思政課的教學延伸和教學評價。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與心智發展、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措施的制定與落實、學生在對應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實踐情況、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與養成、學生的家國情懷、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標、學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等,都可以從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做出考量,作為教學評價,讓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學習和錘煉中、在職業精神和職業習慣的養成中得到促進和有效的激勵,為整個職業生涯乃至整個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教師和學生在思政課的教與學、學與評、學與做的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
發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科學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活動、靈活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評價,發揮好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必須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具備“六個要”素質要求。作為學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積極修為,努力將課堂作為發揮自己作用的主要崗位陣地,切實承擔好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是引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