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在當前背景下,共享經濟已經成為服務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在眾多業態中對各項資源進行時間、地點的適時匹配,能最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的配置效率。近年來,共享經濟對我國社會多個行業、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明顯影響,如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體育產業發展方向與模式,為體育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共享經濟中,“互聯網+”思維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類思維,資源的配置主要在互聯網下完成,這不僅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也方便了人員的生活。因此隨著共享經濟的深入發展,體育產業需深化共享經濟思維,尋求適合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與新方法,基于現代科學技術構建以共享經濟機制為基礎的區域體育產業大平臺,從而推動區域體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可以說共享經濟的提出與發展為區域體育產業模式提供了參考,給區域體育產業模式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我國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與經濟方面的支持[1]。
盡管共享經濟給區域體育產業帶來了顯著影響,共享經濟理念與模式開始逐步融入到區域體育產業體系中,但對于共享經濟的理解與認識還不夠深入,共享經濟理念與模式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深入分析共享經濟可知,這一模式的根本理念與特點在于深入挖掘利用資源剩余價值,從而創造出理想的經濟效益。但當前的區域體育產業并不具備這一發展特征或發展趨勢,區域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消費端導流的理念與模式,沒有對產業模式與機制做適當的調整與創新,因而市場產業鏈失衡的問題依舊存在,區域體育產業仍然難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部分地區創造了“去中介化”的發展方式,旨在提高體育資源利用率。但這樣的方式根本無法解決我國體育資源數量不足、質量欠缺等根本性問題,無法推動區域體育產業長遠穩定發展。因此要想盡快達到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目標,還應當對共享經濟理念進行深化與應用[2]。
在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市場、政策以及國際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其地發展質量與速度,導致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奉獻增大。對當前我國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做深入分析可知,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存在失衡問題,而這一問題直接導致區域體育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發展質量不穩定。在我國當前的體育產業中,與體育用品相關的產業占了很大比重,居于主導地位。而體育用品產業又大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這就導致我國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出現了地域性結構性失衡現象,使得整個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都大受影響[3]。
在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并沒有系統地對區域內相關的綜合體育經濟產業進行量化、有效、及時的產業發展狀況評估,導致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失衡失穩,逐漸處于不可控狀態,區域內體育資源的整合度低,利用率低,區域體育產業發展效果十分不理想。在發展區域體育產業過程中,未能基于共享經濟理念對產業內存在的各類風險做提前的預防與評估,無法很好地把握產業發展形式變化,因此提不出科學有效的發展策略,最終導致區域內相關產業各自獨立,無法形成集群效益,區域體育產業難得到根本性、實質性發展。
要想推進區域體育產業健康穩健發展,就必須重視服務標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但目前我國在發展區域體育產業過程中仍存在服務標準內容滯后、體系不完善等相關問題,從而阻礙了區域體育產業的高效率發展。在整體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體育產業中的服務企業多、提供的服務產品多且復雜,因而標準難統一,服務滿意度難量化。在發展過程中無法采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對各項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分析。但服務標準的不統一,監管標準的不一致勢必會引發諸多產業亂象。在推進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會不重視自我約束與規范,為自身經濟利益而破壞整個產業的發展[4]。
在當前背景下,應基于共享經濟視角進一步完善區域體育產業服務標準體系,優化產業發展規劃,從根本上規范整個產業的發展,從而提高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率。應當深入研究與充分運用共享經濟理念與模式,深入研究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需求,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以最先進的理念指導實踐工作,推動區域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相關部門應當將互聯網服務理念、共享服務機制運用到區域體育產業發展中,促進體育產業與網絡平臺合作,形成新的宣傳模式、營銷模式,提高體育產業經濟收益。除此之外,在推進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手段融入其中,快加推進科技體育建設,為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如在進行產業發展規劃時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進行產業分析,進行數據信息資源挖掘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掌握不同消費主體對體育產業服務的要求,從而構建統一的產業服務標準與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模式,有效優化消費者體驗,提高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實力[5]。
相較于傳統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具有時效性、公共性等特點,在基于共享經濟視角發展區域體育產業時,也必須重視并凸顯共享經濟的公共性、時效性。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參照共享經濟模式對體育產業經濟結構進行改革創新,結合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適當增加與體育服務相關的虛擬產業內容,適當減少實體物質所占產業比重,讓區域其余產業更科學、有效地開展。具體如,進一步推進共享網站平臺與體育產業的合作,開展更多的網站業務,如體育門票售賣、網絡體育會員、體育聯名周邊產品營銷等等。通過這樣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優化消費者的體驗,另一方面達到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可以先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對體育共享經濟融資渠道進行拓寬,對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在發展網絡經濟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多種經濟模式協同發展。總的來說,在共享經濟視角下,區域體育產業也要突出共享性,要強調體育共享經濟的使用權,盡可能讓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得到滿足[6]。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體育資源匱乏、體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在共享經濟視角下,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對各類現存問題進行處理解決,對體育資源分配體系進行完善。具體如可構建網絡共享經濟模式,將網絡與傳統業務有機結合,利用網絡平臺對各體育閑置資源進行分配管理,以此提高體育資源利用,提高區域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在發展過程中,可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媒體平臺開展體育共享經濟宣傳推廣活動,促進體育虛擬服務與體育資源的傳播,并根據《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文件與法律規范處理共享服務糾紛以及相關問題,以此推動區域體育產業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綜上所述,共享經濟為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共享經濟視角下,要能結合共享經濟理念與模式,結合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改革創新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完善產業結構,促進網絡虛擬服務與體育共享經濟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提高體育資源利用率,提高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