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山東 東營 257200)
石油化工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因為這些建設項目建設時間長、占地面積大、環境風險高,所以在建設階段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傳統上受建設項目環境的影響。以評價為基礎的環境管理模式和“三同時”制度不能及時有效地體現。因此,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應運而生。
在石油工業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中,新修訂的《條例》的要求要比之前版本的要求高得多。根據新版《條例》的要求,相關人員在撰寫建設項目可行性的實驗報告中,需要很多相關單位和管理部門提供的材料以及研究成果。其中包含了石油工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分析結果與環境風險評價,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初步結論、問題和初步解決方案。
(一)項目入園入區的規定
在“十二五”期間,根據石油工業建設項目入園入區,我國實行了許多規定,其中包括:①在規定的石化建設項目要求范圍內不能有長期居民;②在石化項目建設或實際運行中污水排放必須符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③石化建設項目的日常管理需要根據項目類型建立環境風險管理體系,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開展責任落實工作管理。
(二)分布狀況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8 年底,全國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國家或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園區近550 個,其中國家級項目52 個,省級項目217 個,剩下的超過200 個都是地級項目。除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項目外,這些國家重點化工項目的年產值可占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石化工業依舊是中國工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就地域劃分而言,除西藏外,所有主要省份的石化建設項目數量都不同。沿海省份的建設項目主要是石化或精細化工;在中西部地區,主要開發或加工煤炭,鹽,堿等礦產資源。就建設項目與居住區的重疊程度而言,中國石化建設項目的管理和規劃相對落后。就陜西省神木縣雨勝工業區來說,該建設項目占地面積1100 多平方公里,不僅位于國家一級,正在升級建設項目,居住面積大,而且還有能源和重化工業基地建設項目規劃不合理,區域重疊等嚴重問題。
石化工業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應該重點關心下面問題:
(一)工程設計應首先與工程環境影響文件和批準文件相一致,包括工程組成、布置、生產規模、產品計劃、原材料、工藝、設備、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等。根據石化項目的特點,如果項目生產規模、產品計劃、原料路線、主要生產工藝設備或污染防治措施發生較大變化,可能會引起污染物排放的較大變化。所以,要求建設單位及時出具變更說明,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部門對上述變更的意見。
(二)檢查重要環境保護目標和報告書的一致性(衛生安全距離、環境特點、重點保護目標、河流等)
(三)核對臨時布置的設備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依據施工時期環境管理保護清單,確保關鍵性的管理內容是否正確(包括配套的工程、防滲透、危險物品儲存等)。
(四)根據環境保護完成清單,實施環境保護設施和環境監測設施(在線監測),以確保“三同時”措施的實施。
(五)貫徹落實環境風險預測預防方案(氣體吸收、消防水應急池)。
(六)在技術改造以及改擴建的工程中,必須落實好環境影響文檔和審批文檔要求的“以新帶老”措施。
(一)頭籌管理建設項目
石化建設項目選址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環境,資源和格局進行嚴密布局,從設計和選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控制環境風險。可與當地城市合計進行物理規劃,在石化工業建設項目與居民區之間建立緩沖的空間;充分發揮“整合多規”的優勢,利用科學,多層次的布局原則,將石化產業中高污染,高風險的城市和城市居民居住區結合起來一起空間控制;企業應積極設置隔離設備或隔離區域,與政府合作,優化總體建設計劃。
(二)主動實施全過程精細化思想
石化建設項目應加深對環境保護與風險管理的認知,積極采取全過程風險控制的一體化的運作形式。對于石化建設項目的管理工作,應采取控制與預防,控制與治理相結合的形式,將精細化石化項目的精細化管理,轉變為傳統石化建設體系中的風險防范+風險應急管理的觀念,逐步改變管理觀念,提升項目競爭力和環境保護,風險控制能力。
(三)系統性整頓建設項目
系統性的整頓石化項目管理工作的混亂狀況,嚴謹的落實好相關的管理責任;建議相關部門對石化行業實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研究,調整和明確規劃控制。規劃方案一旦確定,王朝現象將被消除,規劃制度將科學、嚴格落實;提升石化產業鏈和配套設施,產業體系建設將形成完整的石化生態體系,減少不必要的產品物流步驟;對不合格的建設項目,要積極整改;加快產業升級和居民遷移。
環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填補了如今輕管理、重審批的管理形式的空白,然而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但隨著環境管理工作的實行,它一定會在環境保護的監理工作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