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程職業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保健植物,即指對人類心理、情緒和身體健康有裨益的植物。那“室內保健植物”是否就是室內栽培的保健植物?未必,由于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室內的溫度、光照、濕度、C02 濃度、粉塵濃度和其他因素,許多在室外自然環境中能夠生機勃勃地生長的保健植物,在室內環境中可能生長不佳;但也可能由于室內環境的可控制性強,室外生長不良的保健植物,在室內人為提供的條件中,能生長良好。
許多研究表明,保健植物大多含有抗菌素和抗病毒的化學成分,在家居環境中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和功能性[1]。現代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人們遠離自然,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當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建材排放有毒物質,二是人在室內活動或逗留時間過長,已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最近一項由英國園藝協會所做的研究表明,建筑物中最常見的5 種污染物是:氯乙烯、甲醛、苯、二甲苯和氨,會引起居住者頭痛、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
在室內環境中廣泛存在著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有來自裝修材料的,如甲醛、苯等;有來自家電設備的,如電磁波、三氯乙烯等;有來自人類活動的,如粉塵、CO2等。許多植物都能吸收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如常春藤、白鶴芋可以吸收苯;吊蘭、虎尾蘭、仙人掌能吸收甲醛;麥冬、龍舌蘭能有效地清除三氯乙烯。植株葉面不光滑,毛茸茸的植物可以阻擋、過濾、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如常春藤、蘆薈、八仙花等。在降低電波輻射方面,仙人掌有著特殊的作用。
植物通常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2 并釋放O2,O2 是人體代謝的關鍵物質,是生命活動首先需要的物質。此外,一些植物在向外釋放水份時會產生負離子,豐富的負離子能使人精神愉悅、改善睡眠、促進新陳代謝,凈化血液和激活細胞功能。人們居住的環境負離子越多對人們的健康越有利,科學家對大量植物負離子產生數量進行研究和比較,發現產生的負離子較多的植物有虎尾蘭、仙鶴芋、觀音竹等。
人體借助視覺、嗅覺和觸覺感知植物并促進身心健康。當25%的綠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可以快速消除眼睛疲勞,令人神清氣爽。植物群落營造的自然環境可以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等所帶來的身心壓抑。此外,一些植物還可以分泌芳香胺烯類氣體,幫助調節神經中樞,殺死細菌,輔助治療,產生利尿、消炎和增強呼吸的功效。例如茉莉花的香味能幫助治療頭痛感冒,而玫瑰花香則能治療咽喉痛和扁桃體炎[2]。
對室內環境來說,室內植物可增加濕度。研究表明,以室內面積2%-5%種植綠色植物可使室內濕度提高5%-10%,而以室內空間面積8%-10%種植綠色植物則可提高20%-30%。另外,生機盎然的植物青綠色澤,讓人感覺到寧靜、嫻雅和清新;有些花色絢麗,令人覺得溫暖、熱情,沁人心脾;有的碩果累累,讓人感到歡欣鼓舞。有了那些欣欣向榮的植物,居室環境自然有錦上添花的美感。
為保證選擇植物的適應性,在選擇保健植物之前,必須了解室內空間環境條件,以達到設計目的。室溫、光照、濕度等室內環境具有與室外明顯不同的特點。就光照而言,一般南窗80 cm 內,光照足,可以選擇喜陽植物,如仙人掌等;東、西和南窗80 cm 以上,部分陽光直射,當夏季光照過強時,可以遮光或養吊蘭、鴨趾草等;距南窗1.5 m 以上,光線不能直射到窗上,應選擇喜陰植物,如文竹、綠蘿、冷水花等;離光照較遠的地方,可養植耐陰性極強的葉蘭、八角金盤、白網紋草等植株[3]。
居室環境植物設計要根據各空間功能和要求不同而進行不同設置。客廳一般是接待客人或家人聚集時間較多的地方,植株的設置要注意不妨礙人走動,可將較大的觀葉類植物放在角落或沙發旁,如龍血樹、散尾葵、鵝掌柴等。臥室要求安靜舒適,植物選養應以素雅、質樸、小巧、葉色淺淡為主。
室內保健植物不僅要達到裝飾周圍環境的作用,還應與周圍環境協調、和諧,實現整體的和諧美。居室植物選擇要在色調上與墻壁、地面、家具的特點相融合,如環境為暖色,則植物宜偏冷,既能實現和諧又能產生對比。植物株型的大小和數量應根據其內部空間的高度、寬度以及裝飾物的體量來決定。房間3 米高,則植株不能超過1.8 米,以免產生壓迫或窒息感。總之,室內保健植物的選擇和配置應參考風格協調、色彩協調、比例適中、平衡布局以及主題鮮明等相關美學理論。
小結:養植家居植物時應兼顧保健功能和觀賞性,科學、藝術地選擇和配置室內保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