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歷史的浪潮中層層蛻變革新,企業實行政企分開,明晰產權,吸收科學管理治理結構,運用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相互制衡的機制,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引進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采取現代化科技生產,國有企業體制環境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本文試以信息化和全球化發展的大環境為背景,剖析新聞宣傳工作者如何肩負起國有企業輿論宣傳的重任和使命,更好履行大國重器形象代言人和企業宣講者的歷史職責。
中國著名新聞學者范長江認為“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思想,廣闊的活動天地,對于一位記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記者如果到最后變得知識很干癟,思想很閉塞,活動領域很狹窄,這記者也就不大好當了。”這就要求新時期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時刻警惕陷入固化的思維空間,避免在狹隘領域重復單一的稿件資料。優秀的新聞宣傳工作者不但要有“鐵肩擔道義” 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持續學習的意識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具備 “走出去”膽識和氣魄。
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國企宣傳工作者,首先要忠于黨、忠于社會主義事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備優良的思想品德和敬業精神,以身作則,密切聯系職工群眾。要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論,根據所從事專業方向(或工作領域)和工作實際加強對政治理論學說、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和掌握。政治理論和政策理論水平影響著新聞宣傳工作者報道的立場。國企新聞宣傳工作者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及價值評判標準,時刻以黨、國家、企業和職工切身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在日常工作中,應始終將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放在首位,加強政治理論修養,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
國企新聞宣傳工作者要遵循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將新聞職業道德作為新聞傳播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和道德規范,時刻體現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要對國際國內,企業行業領域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表達對事實、對公眾知情權的理解和尊重。通過聯系具體工作加強政治理論和職業修養,運用理論和政策,分析和判斷問題,保證新聞宣傳的真實性、時效性,充分發揮新聞報道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宣傳和教育作用。
新時期國企新聞宣傳工作者要有“讀書破萬卷”的恒心毅力,才能練就“下筆如有神”的功力。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擁有更多獲取知識及更新信息的渠道,要有效抓住時代賦予的多種便捷,吸納分揀優質信息資源,持續優化知識儲備。信息化時代同時也對知識前沿的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大量一時無法辨析真偽、優劣的信息充斥浩瀚的網絡空間,碎片化信息雖然極大地縮短了閱讀時間,但同時也導致受眾斷章取義、一葉障目,被歪曲誤傳的信息時有發生。新聞宣傳工作者應具備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從過億條信息海洋中分辨提煉具有新時期正能量的新聞素材,同時要時刻關注國家、省部委、集團公司等上級單位的多媒體信息載體,及時根據上級發布的新政策、方針及文件精神做出客觀準確的報道。
國企新聞宣傳工作者平時要有意識地從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及文藝學等領域汲取知識精華,并加強在藝術、繪畫、攝影等方面的鑒賞能力,這就要求新聞宣傳工作者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大多都是專人專崗,長久呆在固定崗位難免出現思想僵化、老生常談等現象。長年撰寫同一體裁報告(如年度董事長報告,企業經營報告等)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在長期撰寫中報告模式已成套路,謀篇布局、語言習慣、行文風格一目了然;而弊端也正是因為長期撰寫同一體裁資料,形成固化思維,文風和語言落入一成不變、僵化老套的窠臼。這種情況在遇到領導班子換屆上任時,會因不能及時適應新班子新思路,對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新聞宣傳工作者平時要盡可能花時間去閱讀文學書籍,借鑒并學習中外文學大師的創作心法,從狹窄固化的工作環境中跳出,擺脫僵化思維的困擾,保持知識更新的廣度和深度,嘗試創新報道、報告的形式和內容,增強思辨能力,以便在企業政治環境變化時迅速找到著陸點,精準掌握企業核心發展理念,打好輿論宣傳攻堅戰。
作為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人員要切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邁開腳、多走動、勤下基層、深入工程建設第一線。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切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里體現兩種行為特征,被動接收和主動挖掘。被動接收是指面對素材匱乏,筆頭生澀時,搜腸刮肚,依靠陳舊、碎片化的材料堆砌出一篇報道。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不能被動等待素材出現,應主動出擊。當然,在通訊工具日益發達的今天,機關新聞工作人員即使足不出戶也可能從各個項目點的兼職通訊員手里獲取資料和素材。然而,這些資料的獲取途徑依然停留在“聞”這一表層上,對重要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僅僅憑借兼職通訊員去抓取,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兼職通訊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難以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訊息,這種敏銳度的缺失很可能導致錯失報道一篇好新聞的時機。其二,兼職通訊員并非專人專崗,人員流動性較大,無法實現工作上的有序銜接,有可能造成信息傳輸的延誤。鑒于以上原因,新聞宣傳專職工作者要 “百聞不如一見”,深入工程現場,具體了解工程概況、進度、面對面和核心人物交流溝通,堅持一線蹲點駐守,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件,寫出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作品。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近年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業務格局已擴散到海外數個國家地區,對于派駐在海外項目點上的新聞宣傳工作者來說,不僅要有國際視野,更要注重企業在當地國家的形象塑造,應通過多種渠道與當地媒體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借助各種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故事,主動表達,爭分奪秒掌握國際話語權。由中國葛洲壩集團承建的被譽為非洲 “三峽工程”的凱凱水電工程項目,正是通過及時準確的國際傳播,有針對性地增加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機會,大大增強了中國文化在非洲國家的認知度。葛洲壩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者持續發力,親自參加并報道了非洲民族獨立文化慶典活動、建設非洲希望小學工程、葛洲壩凱凱項目部義務送水至非洲村落等多篇中國企業在海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大新聞事件,極大地增強了葛洲壩集團在海外多個國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進一步為公司拓展海外業務創造了更加有利的輿論環境和文化環境。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趨于多極化態勢,整個人類社會已成命運共同體。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要肩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重任,進一步夯實政治理論基礎,培養深厚的文化功底,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堅持“走出去”的膽識和氣魄,不僅要在企業內部,更要在國內、國際舞臺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企業贏得更多有利的機會,擴大和增強企業在國內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