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白城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吉林 白城 13700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歷來是實現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以美國為例,其2/3 以上的新增就業機會是由民營經濟創造的。歐洲的德國、法國也實施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通過鼓勵創辦民營企業來增加就業崗位。在我國民營經濟活躍的沿海地區,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就業難的問題。民營經濟具有經營范圍較廣、容納就業人數多的優勢,為吸收剩余勞動力另外開辟了一條通道。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已成為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其容納的勞動力現在已占全國非農就業總數的80%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及占GDP 的比重不斷上升。據權威機構統計,目前中國民營經濟呈現出“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繳納50%以上的稅收,創造60%以上的GDP,貢獻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80%以上的就業崗位,擁有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我國很多的新產品、新技術都是由民營經濟完成的。民營經濟在工業設計、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不斷地推動著我國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在地方政府投資規模的大小決定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程度。而目前,民營經濟已經代替國家投資,成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主要支柱。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微觀基礎。相關數據顯示,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地方GDP 的高低呈明顯的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其經濟發展水平也越高。
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布局,積極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民營經濟涉及的很多領域都是我國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雖然在成本控制方面相對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在調整,市場供應嚴重飽和,且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民營經濟抓住我國經濟轉型的有利時機,積極配合我國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戰略轉型需要,大力發展更具潛力的朝陽產業。不僅能夠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更有利于快速占據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產業發展的最前沿。民營企業認真研究我國的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做好產業調整和布局,實現自身的健康穩定發展。
比亞迪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我國在燃油汽車領域與西方國家有著非常大的技術差距,面對城市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國家需要在汽車產業追求突破。公司抓住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契機,根據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搶占發展制高點的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將企業重心轉向新能源汽車研發上來,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迅速占領行業制高點,實現公司規模迅速壯大。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不僅穩占國內市場,而且成功打入歐美市場,進入日本這個汽車大國,這是民營企業最為成功的典范。
新時期最為重要的資源是人才,人才資源成為一個企業發展的最為核心資源,也是決定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科教興國戰略已經實行了20 年,我國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每年都有近千萬的高校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這為我國民營企業吸納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最為可靠的基礎和資源;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動更加頻繁,面向全球選聘高端創新人才也是非常現實的。我國民營企業在用人機制方面更加自由靈活,能夠迅速引進,并快速變成企業的優質資源,轉變企業的生產力,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經濟新常態下,民營經濟要想更好地創新發展,必須打好人才引進這張牌,快速彌補企業在歷史積累方面的劣勢和不足。作為民營企業的管理層需要充分重視人才,積極吸納人才,設置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認定標準和引進程序,并為之提供更多的資金扶植,為創新高端核心人才提供更有利于施展才華的平臺。提升他們的收入轉化比例,以高薪來吸引人才,以高職位來為人才提供適宜的舞臺,以股權激勵來激發他們創新發展的動力,實現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因子,民營企業在我國更有創新活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民營經濟需要響應國家的號召,跟上國家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節奏,駛入我國正在建設推進的“互聯網+高速公路”,推動我國民營經濟的轉型升級。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應用不斷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這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和無限增長空間的領域,也是新時期我國民營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民營企業迅速擺脫傳統行業和領域的歷史羈絆,實現自身的迅速崛起,開創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積極占領科技領域的制高點,不斷尋求技術和應用的新突破,將更多的創新科技應用到產品開發和設計中去,用更新的科技工藝提升品質和生產效率。帶給消費者更多更為先進的科技應用體現,捕獲消費者的芳心,獲得更多的受眾,從而獲得更為持久的效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民營經濟面臨轉型的強大壓力。只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創新經營機制,深化企業內部改革,規范各項規章制度,民營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力。民營企業必須打破家族式治理模式,構建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實行公司制改造,規范股權結構,逐步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