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顧村中心校,上海 201908)
受疫情影響,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無疑,當下,師生關系、親子關系都遭遇到了時空離散的現代性困境挑戰。
正式上課之后,許多家長體會到力不從心。一個人的學習內容,壓在兩個人頭上,沒有分解,卻變多了。有家長反映:“孩子沒有手機,我需要不停地為他打卡,上下課、收發作業等等。之前是他一個人學習,現在變成了我們兩個人一起學習。”家長累,老師也不輕松。線上教育剛開展的第一周,我經常會感到緊張和焦慮,因為看不到學生的表情,我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在認真聽,是否聽懂了;下午剛剛上完課,學生作業通常要到晚上5-9 點才能上交,為了保證第二天的上課效率,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批改好作業,作好批注、反饋和學生修改錯誤后的二次批改。同時還要在晚上七點半之后,利用“上海微校”觀看明天的課程,歸納教學重難點,制作ppt 和編寫教案和課堂筆記。再利用第二天上午的時間組織本年級備課組活動,統一教學任務,匯總老師們的意見和教學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每日的工作量比線下時間還要長,工作量增加了,精力分散了,感覺時間不夠用。
在所有我面臨的線上教學問題中,我認為最需要馬上解決的就是班級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之前在學校,基本都是我們三個主課老師追在孩子后面跑,實現無縫對接“催”作業;學校里老師可以面對面的教學,迅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及時反饋,而現在并不能直接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孩子一個人在家,沒有老師的“看管”,父母只有下班時間能起到一定督促作用。為了能跟上名師講課的速度,孩子們必須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及時鞏固復習的習慣。
如何更好的完成線上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達到我的目標的:
學生們的線上學習生活被聽課、寫作業所充斥,過了剛開始的新鮮陣,難免會產生厭倦、煩躁的心理。因此我在網課試運行階段的測試課上會和他們分享一些抗擊疫情的小故事和我減肥、學做美食的宅家生活,孩子們都很喜歡聽,也很樂于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樣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讓孩子們能夠愿意聽我講課。
剛開始線上教學時,很多孩子的作業都是胡亂瞎做一通,敷衍了事。作業拍照上傳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我便手把手教他們如何選取光線和背景、旋轉照片和拼圖。對于作業中每個人出現的問題,我會先曉黑板作業里做出圈畫和批注,然后再整理好反饋給家長,做到一一過關,當日事當日畢。部分作業問題比較大的孩子,我會私發給家長,確保孩子在家有人督促,杜絕拖延癥的形成。對于孩子們取得的進步,我會及時表揚和鼓勵。有了老師的肯定,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更足了。記得有一次班里小波同學的媽媽告訴我,孩子聽說我表揚他精練題目做得又快又好,興奮得在家里傻笑,樂壞了。
家長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到家還要督促孩子寫作業,成年人的世界著實不易。考慮到家長的心情,我在和他們溝通時會比較考慮講話的藝術,讓家長們不排斥線上教學的繁重任務。比如說“本單元的紙單包含三個單元內容,家長可以一次性打印出來,方便使用。下雨天各位家長辛苦了。”“......麻煩家長們督促孩子修改好重新提交,謝謝配合,辛苦了。”“周末孩子們難免心浮氣躁,希望家長們對著作業細則幫他們一項項對好,以免遺漏返工。辛苦了,周末愉快。”“圖片中的孩子昨天周五作業有問題,麻煩家長們提醒修改后重新提交,我等大家~”漸漸地,家長們也愿意主動配合老師并理解、認可老師。有幾位家長在和我個別溝通的時候提到輪到自己輔導孩子了,才知道平時老師有多辛苦。我相信,只有家長和老師間相互理解、有效溝通,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線上教育進行了兩周后,班里的小王同學媽媽突然微信上聯系到我,和我反映小王每天晚上作業要做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不做完不肯睡覺,誰勸都沒辦法,讓我勸勸他。當天在騰訊會議上完課,我讓小王單獨留下,和他聊了聊天。我和小凌說:“你寫作業寫到這么晚,寫不完不肯睡覺,尹老師覺得特別感動。但是這樣一直熬夜對你的身體是一個很大的傷害,不利于你的生長,還會影響第二天的聽課效果。如果你實在寫不完作業,那就最晚寫到晚上9 點,可以和我申請第二天午休時間補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千萬別學習沒學好,身體先垮了。”小王支支吾吾,說不出話。我便知道他作業寫到這么晚是有別的原因了。“還有種可能,不是作業太多,是你自己偷偷在IPAD上玩游戲,尹老師說得對不對?”“不...不是玩游戲,是..看動畫片。”小王終于說出了他的難言之隱。“那你這樣可是辜負了我對你的關心,還讓我白白內疚,你說應該不應該?”經過此番我們兩的聊天,小王不再沉溺動畫片,拖延癥有所改善。
這次聊天也給我提了個醒,線上教學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作業,也要關心他們的學習之外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及時疏解他們心中的煩惱和苦悶。于是,每天上完課我都會找一兩個學生聊天,問問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態、和父母的關系,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并對他們學習上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正如北京中學教師余國志所說,“教育工作者應該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把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時間交給學生,把“控”變為“推”,把“教”變為“學”,把“管”變為“伴”。”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把課堂教學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變到關注學生的“學”上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幫助孩子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