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從化區雅居樂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2011 版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五條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分別是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二是強調音樂時間,鼓勵音樂創造;三是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四是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五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其中也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開發,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把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相結合?如何踐行好“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個性發展”的音樂新課標理念,合唱教學便是一種最佳的形式之一。
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是音樂,世界上最純凈的聲音是孩子們的歌聲,而合唱正是一門訓練人聲的綜合藝術,其中,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處于6—12 歲,呈現出來的是最接近天籟之音的童聲合唱。合唱由于其隊伍的集體性、演唱作品的藝術性、排練過程的趣味性等,深受廣大學生們的喜愛,學生們通過合唱隊的專業訓練,掌握了良好的站立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專業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與他人合作溝通能力等,這些都為孩子們的藝術素養提升提供了幫助。再者,少兒合唱歌曲大部分都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節奏歡暢明快,如《同一首歌》、《快樂的夏令營》、《漁歌子》、《讓我們蕩起雙槳》等作品,作品本身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自身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情操得到升華,最終提升其藝術感知能力和人格修養。最后在合唱匯報演出的過程中,孩子們登上舞臺進行表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和勇氣,最終塑造了他們良好的品格。
合唱教學,既是“唱”的教學,也是“合”的藝術,因此也有人說合唱是集體創造的藝術形式。合唱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包括男聲合唱、女聲合唱、混聲合唱、表演唱等等形式,都可以做到全部或較多同學一起參與。如在一年級的音樂教學課程中,《青蛙合唱》一曲便是將全班同學按聲部分為A、B 兩個聲部,對于音樂學習剛啟蒙的孩子,哪怕只有1、3、5 幾個單音的合唱,學生們也不亦樂乎,認真參與,在不斷地合唱中修正自己的音高,達到與另一聲部和諧的效果,都是合唱教學藝術的魅力所在。
在合唱教學的起步階段,首先會對每個學生進行專門的聲樂訓練,教會他們正確的氣息、咬字、共鳴的方法,等學生們熟悉了基本演唱方法,有一定的旋律和節奏把握能力的時候,再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聲音聽辯,根據孩子們的聲音特點、音高特點等,劃分至不同聲部。
每支合唱隊伍組建好之后,教師都應準確對隊伍進行分析和定位,從隊伍的男女生比例構成、低中高年段學生所占比例、有多少有聲樂或合唱功底的學生等方面進行了解和分析,從而給隊伍選定合適的演唱曲目。如在今年我校的合唱曲目選定中,我們就分析到學生整體隊伍中高年段學生居多、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有聲樂演唱基礎、學生對旋律和節奏知識接受和把握能力較強,女生偏多等特點,于是在選擇歌曲的時候,我們就選擇了《快樂的夏令營》這首節奏明快、風格爽朗的曲子給學生們排演,幾次排練下來,學生們也能很快地投入到歌曲中去,對歌曲旋律和節奏把握得比較好,能夠用符合歌曲風格的表達方式進行演唱。
西方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也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演唱同樣的藝術作品,在他們心靈里產生的感悟和情感,可能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同學們在合唱中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對每首歌曲的情感把握、咬字和氣息處理,大家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我在排練《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有同學提出應先練唱高聲部曲調,再練唱低聲部曲調,這樣曲調進行的走向與聲音的力度強弱成正比,聲音就有起伏,更形象地表達“蕩”的感覺;而排演《快樂的夏令營》這首曲目時,有同學提出對第一段高潮處“嘿”字加上手勢動作、還有學生對《漁歌子》前奏部分提出加上身體律動動作等。這些都是學生們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情感,體驗旋律的結果,作為教師能的就是將尊重作品和尊重學生個體感受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合唱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終形成他們獨有的氣質和個性。
首先合唱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集體性,這種多人參與的藝術形式,可以涵蓋很多種表現方式,如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聲合唱、表演唱、小組唱等,教師可以根據隊伍的實際特點,選擇不同的組隊方式,這樣既能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又能面向全體學生。其次在組隊形式上,還包括小組合唱隊、班級合唱隊和學校合唱隊,根據學生規模組隊和選擇演唱作品。最后在合唱教學中,還可以開展“音樂角”的沙龍活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合唱作品的看法、認識或愿意分享的音樂小故事的教師、家長或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分享彼此的音樂感悟;學校常組織一些藝術節活動,如歌曲接龍,聲部疊加、制作音樂海報,合唱PK 等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展示合唱成果,最終提升合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