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齡
(湖南省衡南縣咸塘鎮聯合學校柴沖校區,湖南 衡南 421002)
小學高年級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的初中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適厘初中的教學節奏,跟上課堂教學步伐。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厘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認為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從而在課堂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缺乏與學生間的親切互動,致使學生不敢與教師多交流,這使得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久而久之,導致師生之間越來越生疏。新課標背景下,要求教師學習新理念,教師的角色和其教學的重點,不再單純局限在課堂教學或是提升學生成績上,而是要積極、主動融入學生生活中、學習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與學習需求,與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其需要的教學服務,從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我們看到傳統的語文教學將知識局限在課堂上,忽視語文學科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而長期的理論與思維脫節,不利于學生完整地認知語文學科,逐漸將思想與思維框定在課本上,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以及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全面發展學生能力與素養,要求語文教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鍛煉學生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形成系統的認識,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學生是教育活動服務的對象,但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每個服務對象的情況,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始終處于進步狀態,這就需要語文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個性。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與耐心,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的制定,都需要從整體學生著手,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并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糾正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語文學習水平以及綜合能力。
備課有助于提升老師的綜合能力。備課前老師需要結合課本整體內容,有選擇性地融合講解課文。
例如,《鳥的天堂》和《珍珠鳥》都是對鳥的描述,但因為題材不同,所以作者整體表達的情感和表述手法也不同,老師可以將兩篇文章一起講解,讓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的講解理解相關知識點。
同時老師備課內容應該不止拘泥于課文內容,而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課本里的文章畢竟有限,所以老師可以在網絡上搜尋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同時課件也是老師備課的重點。老師可以在課件上加一些視頻或者圖片豐富課件內容,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關注,進而提高學生上課聽講的自覺性。
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課前導入的準備和設計環節入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自身的經驗,用生動的方式展現導入環節,使學生在有趣和生動的導入環節內,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積極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進行《將相和》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課文中的情境,分段落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挖掘語文教材內容,認真分析課文中的語句,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乏,學生便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并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萬式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厘該由哪里出發,到哪里結束,這不僅考驗語文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能力,還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的靈活性和有趣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其實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學習的一個過程,合作學習也是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如,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領讀、跟讀,學生齊聲朗讀,分角色合作閱讀等,都是利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的。所以,指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師可以合理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以《田忌賽馬》這一課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目標,是通過讓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的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領會故事中所說明的道理,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在引導小學生初步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之后,用板書提示學生自王合作討論學習,并提出“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的出場順序的不同?為什么還是原來的馬,卻能轉敗為勝?”等問題,再要求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文合作討論,總結出田忌賽馬取勝的原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積極搭建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平臺、在課前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經典微課視須的下載或自身結合教學實際進行錄制,提出幾個引領學生閱讀思考的關鍵性、引領性問題,并借助網絡資源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對照微課視頻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并將自身預習學習中的思考、感悟、體會等上傳上去,教師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反饋信息進行了解、分析和把握,確定課堂教育教學中需要重點講解、闡釋、點撥、引導的內容.
比如,在進行《難忘的一課》一文教學中,教師在錄制微課視頻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節課是一種什么樣的課?這節課讓作者感到難忘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習效果反饋中發現學生對“難忘”的認知和理解不夠清晰、深度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播放《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曲,并就“難忘”進行重點講解闡釋,這樣學生就能夠實現認知深度的拓展、理解層次的深化。
總之,小學語文老師在授課階段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講課模式,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且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進而提升整體的語文學習素養,最終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