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電白中學,廣東 茂名 525400)
盡管現在中學基本上全面禁止手機入校園,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用各種手段將手機帶入了校園之中。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承擔了連接學生、教師、家長之間的橋梁。可手機日漸普及之后,逐漸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中學生很容易就會對手機產生依賴,這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更是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如何才能讓學生擺脫手機依賴,善用手機,真正的發揮手機正面作用,成為了擺在當前廣大中學教師和家長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學生正常使用手機不僅不會帶來危害,反而能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使用不當,產生心理依賴,則會帶來許多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玩手機上,勢必會減少他們學習的時間,進而影響到成績。二是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手機有許多交友軟件,在這些交友軟件上學生能體驗“網友”這種虛擬社交,長時間習慣于這種社交方式,會讓他們對生活中的現實社交關系無所適從。三是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在網絡上有許多學習資源,但是,也不缺少各種不良信息,中學生辨識能力不足,很容易被這些不良信息所吸引,長期沉迷于這些不良信息會嚴重能夠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中學生很容易被主流流行文化所吸引,他們習慣讓自己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如果與別人不同會讓他們喪失安全感。因此,當學生之中有人帶手機的話,其他人由于攀比也會回家之后讓父母給他們買,很快班里就會出現帶手機蔚然成風的現象,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甚至會比較誰手機價格高、配置好,一是給家里造成了經濟負擔,二是這種做法會讓學生養成看重物質的金錢至上心理。
對于學生來說使用手機有助于滿足他們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尤其是對于需要住宿的學生來說。有時候學生可能會在學校一呆就是一個月,而中學生正處在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的年齡,由于他們渴望跟外界交流,因此手機就成為了他們對外交流的工具,每天抱著手機刷刷新聞,和校外的朋友聊聊天能讓他們干涸的內心世界得到極大的滋潤,時間長了就會習慣與這種生活模式,從而讓手機成為了校園生活的必需品。除此之外,現在的手機還有許多游戲功能,這也是手機在中學生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中學生在校園內沒什么精神娛樂活動,手機游戲很好的填補了他們在長期生活在校園內得不到滿足的娛樂需求。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加強他們的自制力是首要任務。首先,為學生闡明沉迷手機的危害,家長和教師在做這點的時候不能用高高在上的語氣,應該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闡述。其次,教師及家長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當前階段的任務是學習,這是他們當前最主要也最迫切的任務,讓他們的精力回歸到學習中。最后,家長和教師應讓學生重新審視手機的用途,讓他們明白手機只是輔助人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內容的全部。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們會遇到千千萬萬比手機有意思的多的東西,只有現在好好學習,他們以后才有體驗這些的資格,從心理上為他們樹立更大的目標,讓他們能把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回來。
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之外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因此家長的監督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家長應該在經濟上適當地限制學生,在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不能過多的溺愛孩子,由著他們的性子折騰,應該讓他們明白掙錢的辛苦,從而讓他們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和金錢觀念,杜絕攀比等行為。其次,家長要在生活中多與孩子攀談交心,一是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二是滿足他們的對外交流欲望,從而降低他們對手機的精神性需求。最后,教導孩子正確學會正確的使用手機,不能過于沉迷手機,以身邊的實際生活為例,向他們講述朋友家孩子因為沉迷手機年紀輕輕就帶上了眼鏡,或者是好好的班級前幾名因為玩手機成績下降到班級落后水平,讓他們產生危機感,從而主動遠離手機。
有很多學生長期住宿且離家較遠,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確實有必要帶手機方便和家里聯系。但是這不能成為放任學生玩手機的開端,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手機使用制度。教師及時建立家長群,讓家長協助教師開展手機管理工作,每次學生從家返校之后,教師及時從群里統計學生帶手機的具體情況。之后,教師根據家長的反饋將手機收起來統一管理,學生需要使用手機和家長聯系的時候從班主任處拿回手機,使用完畢之后再把手機重新交還給教師。最后,為防止部分學生私自攢錢購買手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帶入校園,嚴厲禁止手機入教室,一經發現全校通報批評。
學生的手機依賴已成為了讓教師和家長頭疼不已的問題,校方、教室、家長應積極開展合作,從多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使用手機、善用手機,從而讓他們在學習和奮斗中健康的度過中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