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謝疊山小學,江西 上饒 334400)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但是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新課改的認識不全面,造成現實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少對于學生體育鍛煉的指導,教學隨意化嚴重,自由活動過多;二是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考慮較少,普遍缺乏主動體育運動的興趣;三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參與性低,沒有具體的指導內容,所以學生的核心素養沒有養成。針對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問題,教師就需要應用體育游戲,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有身體素質、思想認識和健康理念的建立。
體育游戲的進行,將體育運動變成了趣味性的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喜好和興趣,這樣,學生在體育的運動中就會主動參與其中,不僅可以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可以有效改變學生迷戀網絡的情況。體育游戲的進行為教師滲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游戲的創建中就可以將德育的內容融入其中,體育游戲的參與中就能有效的體會和認識體育精神和德育思想,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體育游戲的進行當中,學生的專注度比較高,為了游戲的勝利,往往可以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突破自身的極限,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讓素質鍛煉得到了開展[1]。同時在體育游戲的進行中,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建立體育運動的信心,可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是傳統體育教學中無法達到的目標。
體育游戲的應用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學習,所以游戲的構建要從教學效果出發,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第一要與學生年齡興趣和運動能力相合,保證游戲參與的主動性和教學應用可行性[2]。比如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在游戲設計上以趣味內容為主,加入適量的運動,加強對身體的控制鍛煉上,可以構建“木頭人”“跳房子”的游戲,保證學生得到有效鍛煉,也可以培養體育運動的興趣。而對于高段學生,游戲的構建就要以個人表現、競爭比較為主,增加運動量,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感受體育的魅力,培養體育興趣,可以構建“三人足球”“接力跑”的游戲,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其中,從中獲取體育技能,并有體育品質的提升。第二要與教學內容相合。在這方面就需要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加強教學中的創新和優化,并通過網絡了解到更多更有效的體育游戲,使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游戲中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能。第三要滲透德育教育,保證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所以在游戲的構建上要加強規則意識和團隊協作,讓學生獲得品質提升。
體育游戲要發揮作用需要有學生的參與,而針對小學生認知能力的不足,在應用中需要加強組織設計,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游戲,體會游戲內容,總結游戲感受,也保護游戲中學生的安全,避免運動損傷。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組織能夠保證游戲與教學的有效融合,確保課堂教學的秩序,讓傳統的簡單運用練習,變成趣味的參與式互動活動,這是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的主要工作,否則再好的教學策略也不能得到實施。小學生的身體條件弱,所以在教學組織上首先需要做游戲開展的準備工作,帶領學生做準備活動,并講述運動知識、游戲規則[3]。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適應,可以有效避免體育游戲中的肌肉拉傷和關節損傷,也讓學生能夠有理論知識的理解認識,有體育技能上的提升,而且學生對于游戲的內容和規則有了認識,在游戲的開展中就會有一定的秩序,可以保證游戲開展的效果。體育游戲依然要以教學為主,所以在之后的游戲開展中,教師要參與其中,針對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和體育技能時間做指導和評價,以鼓勵和指導改正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增添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使體育技能可以隨著游戲參與而得到鍛煉和提升。教師在其中一定要對學生做好保護。游戲教學的最后,需要帶動學生做游戲總結,表達游戲感受和獲得游戲勝利的技巧,同時做伸展恢復,使學生的身體能夠進行調節,環節運動帶來的壓力,提高運動鍛煉身體的效果。在體育游戲的總結中,教師要將體育精神進行挖掘,實現德育教育。
結論: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開展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揮自身的主導性,讓體育游戲成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思考的方式,推動綜合素質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