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康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22100)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由預應力、鋼筋、素混凝土結構三種形式所組成,其主要利用混凝土為施工總材料以及各種輔助施工材料進行充分融合后形成的一種具較強作用的結構。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特殊性。第一,在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制作過程中,其制作技術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簡易性,相關需要也相對較低。第二,在制作混凝土期間,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具有較強的多樣性,同時相關施工材料的售價相對較低。第三,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強的使用壽命與防火性。第四,混凝土建構與其他建筑結構相比具有較強的抗地震性、耐寒性與抗風性等,可以對自然中的惡劣環境進行較好的抵抗。第五,混凝土結構由于其制作材料的多樣性使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減少了施工人員的施工難度。第六,混凝土結構的作用可以隨著實際情況而發生改變,使其可以在各土木工程中進行使用。
混凝土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對混凝土進行配置時就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要保障混凝土配置的科學合理,首先就是要對原材料進行仔細的篩選,選擇合適的砂石料,并且依據設計強度來進行科學的配置。為了保障配合比的合理,一定要經過多次試驗,因為如果砂石的含水量比較大的話就會對配合比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檢測之前,就需要各種原材料的含水量進行仔細的檢測。
在混凝土施工中,因為溫度應力的影響會產生一定的收縮現象,從而對混凝土的整體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對溫度應力所產生的負面進行有效的解決,首先就是要對水泥的用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因為在混凝土中加入水泥以后會釋放一定的熱量,而熱量的如果受到相關結構阻擋不能及時釋放出去的話就會在混凝土內部進行堆積,進而使其內部溫度升高,產生溫度應力,針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對水泥的用量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由此來降低熱量的釋放。當前低熱水泥材料已經被研發出來,由此實現了對溫度應力的科學控制。其次就是針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所出現的熱量堆積上升情況,也需要嚴格控制澆筑環境的溫度,避免澆筑溫度過高。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建筑往往會包括多個方面,如墻體和基礎底板,或是樓體結構等。如在墻體澆筑方面,需要在墻體底部澆筑5 厘米,澆筑時應注意的是,所使用的混凝土成分應一致,另外,為了達到一定的均勻性,在此過程中應用鐵鍬灌模也是不錯的選擇,整個澆筑高度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情況下為35 厘米左右,而在基礎底板中,混凝土散熱是最大的問題,除了要控制混凝土溫度應力外,也要采取其他措施來提升整體承受能力,為了保證澆筑連續性,對于材料的選擇、設備的選擇方面也要提起重視。目前來看我國有很多澆筑方式,不同的方式所產生的作用不同,適用環境也有所差異,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澆筑方式。
對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順序進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時間也會影響到混凝土最終的質量,時間的設計應該根據要求、氣溫以及強度等級這些情況綜合確定。對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 后拆除這樣就可以不會破壞其表面和棱角;對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規定的設計標準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對樓層造成沖擊負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時的運走。
混凝土養護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著混凝土整體質量,并且養護手段的科學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強混凝土使用性能。據相關調查數據了解到,目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脹劑大多都是ZY 膨脹劑,需嚴格按照國家提出的混凝土養護規范執行,在混凝土鋪砌工作結束后立即在表面鋪設一層草席或是麻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量灑水便于實現較佳養護效果。同時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養護工作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通常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對較差,必須要在混凝土澆筑灑水前做好噴霧養護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備良好可塑性則要在混凝土澆筑后的6-16 個小時內進行灑水工作;第三,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需始終保持連續養護狀態,中間不能停止,確保混凝土表面處于較濕潤,否則將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成效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涉及到多個方面,因而所應用的施工技術也比較繁多。因此,在進行上木工程建筑中混凝上結構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術的使用,相應的采用現代化的技術,進行有效的管理,最終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