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普洱供電局,云南 普洱 665000)
電壓合格率是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電壓質量對于電氣設備的工作性能與運行壽命,以及保證電力用戶日常生活與安全生產有著重要影響。嚴重的電壓不合格,甚至會引起系統電壓崩潰,導致大面積的停電事故。因此,對電壓措施進行具體分析,相應地采取有效的調壓措施與改進方法,以此來提高地區電壓合格率,保證電網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與經濟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電壓合格率指標是當前供電企業同業對標營銷服務的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多年來,電力企業的管理中長期處于粗放型階段,一些電力企業的網絡設備的電壓調控能力不足,變電站轉變為無人值守,大量變電站的電壓調整依靠兩三個監控人員遠程調整,造成電壓調整不及時。另外因低電壓電網中存在異步電動機和配電變壓器等設備,造成負載率不高,而無功負荷相對較高的現象,當補償并聯電容器容量不足時,大量無功功率輸出,損害電壓消耗。因此出現了變電站母線電壓相對較低、小水電上網區域的變電母線電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居民端電壓合格率低等問題的發生。對于這些問題要究其源頭,深刻認識問題的產生機制,下面將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已達到提高電壓合格率的目的。
針對于目前電力系統建設中的相關問題,各電力部門應制定全面的提高電壓合格率的工作方針,首先從配電網無功電壓的管理著手,將設備更新、系統優化以及各項指標的規范化確立提上日程,并對此進行專項研討,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的研究制定一套全面、高效的管理方案;同時,對于人員的配備應同樣做到技術化與合理化,不僅在上崗工作前要嚴格篩選,而且對其實際的工作實效也要進行專項考核,確保各方面的質量控制達到規定目標,進而有效提高電壓合格率。當然,對于調壓設備、無功技術控制也同樣必須合理規劃,進而促進電壓合格率的持續拔高。
對現有無功配置未達標變電站逐步進行改造,按照變電站無功補償配置原則,結合區域負荷特性,加裝無功補償電容器,實現無功補償就地平衡;對無載調壓變壓器有計劃地進行改造,提高無功調控手段。對于供電半徑過長、負荷重、居民端電壓合格率低的線路,要加裝無功自動補償裝置,將供電半徑不合理的線路納入技改計劃,逐年進行改造。對單組電容器容量偏大,不滿足日常運行要求的變電站,應納入技改計劃,按變電站實際負荷情況配置無功補償容量。有條件的變電站可加裝電壓自動調節裝置(VQC),利用VQC裝置進行調壓。
充分利用就地電壓的無功綜合智能化控制設備,因為電壓與無功補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所以說盡可能的避免變壓器分接頭發生頻繁的調節,或發生對電容器的頻繁投切,來減少變壓器和無功補償之間發生沖突的概率,而智能化控制設備的使用,則能夠完美實現這一作用。除此之外在無功電力進行分層或者分區劃分時,要將功率水平放到優先考慮的位置,并且在交流電網中,要嚴格遵循無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原則,以減少損耗,防止出現無功功率遠距離傳輸的現象,確保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一,要積極開展用戶的無功就地平衡,要利用電價作為主要的因素,通過力率考核,實施獎懲制度,提高用戶的用電意識,盡可能減少向電網吸取的無功,從而對用戶受點端的電壓質量進行改善;其二,要加強配網無功的政治,要嚴格按照時間以及負荷的大小,根據胎區負荷所體現出的特點,開展無功分散補償;其三,要積極開展小水電科學調度,利用調度協議的方式對調度曲線以及無功力率進行調整,從根本上實現經濟良好運行。
以計量自動化系統和定期測量相結合,定期分析臺區三相負荷不平衡度,測量宜選擇在負荷高峰時段進行,用電高峰季節或對于存在三相負荷不平衡的臺區,應酌情增加測量次數。結合臺區現場實際情況,對不平衡度超過15%的線路制定臨時性或永久性解決措施。加強客戶接入前配變三相負荷測算,將三相負荷不平衡管理關口前移。
一是根據電網特點,安裝電壓監測儀,利用系統實現電壓的遙測和適時監測,有利于各項數據的科學分析和故障的診斷,便于分析和項目安排。二是針對個別臺區末端極少戶電壓過低的情況,可以在線路上安裝400/220V 調壓儀,以滿足尾端幾戶電壓情況。三是針對農村用電特點,可以安裝調容配變、子母配變,以適就農村用電的季節性要求。
綜上所述,電壓合格率作為檢測電能質量的關鍵因素,關系到了基層供電企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電網的安全,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其管理水平,在保證電壓合格率的同時,才能真正為社會輸送綠色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