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農業服務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3)
無公害茶葉是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適用無公害農產品的相關概念。在實際生產中,無公害茶葉是指在無公害生產環境條件下,按照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進行生產,茶葉中的農藥、重金屬以及有害微生物的殘留能夠達到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的茶葉產品。無公害茶葉的生產,需要合理對農藥和肥料進行應用,提倡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事實上,無公害茶葉的判定和劃分,是根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的控制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存在的化學合成物殘留而進行的。從目前來看,無公害茶葉包括了有機茶和綠色食品茶等產品。
茶園位置確定科學與否,將直接決定著能否實現茶葉無公害生產。所以在無公害茶葉栽培基地選擇時,需要做到精選,具體如下:一是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清新空氣。二是茶區沒有任何污染,且有著清潔的水源,尤其是要與污染源遠離,因此,一般與城市工業用地與居民生活區要遠離,最好在遠離主干道與高速公路的山區之中,這樣才能避免城市生活用水與生活垃圾以及汽車尾氣等對茶葉的無公害生產帶來影響。三是茶園周圍沒有噴灑農藥的農作物,且茶園的土壤肥力高,土壤疏松和較厚的土層,以及有著良好的通氣性,一般而言,酸性、弱酸性土壤最佳,且土壤與周邊環境的衛生條件也需要綜合考慮。而對于老茶園而言,就需要加強園區的排水系統改造,做好茶園土地的改造,尤其是需要對茶樹品種進行改造,這樣才能為實現無公害栽培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公害茶葉栽培之前,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茶樹品種來進行種植,應該在考慮相應地區土壤的性質和氣候特點等條件,來選擇優質、高產量、高抗性和高適應性的茶樹來進行種植活動。茶樹能否選擇成功關系到茶葉的質量和品質,在建立茶園、規劃茶園等各項基礎之前就要做好的工作。在茶樹苗選好之后,要對茶樹的品種進行配置,根據不同的比例要對不同性狀和時期的茶樹苗進行搭配種植,以保證茶園茶苗的成活率。在保證茶樹品質的情況下,還能夠提高茶樹的經濟效益。
生產無公害茶葉在配料的使用過程中,主要要遵循配料的合理搭配和均衡使用等原則。肥料中各種元素的比例關系到茶葉的品質和茶樹的生長。肥料中氮的含量要根據茶樹年齡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年齡越大氮的含量就要越高。肥料實施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對于茶樹苗的生長也有不同的導向。如深施肥料可以誘導茶樹的根部向土地方向生長,使土地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再如早施肥料能夠促進冬天時茶樹苗根部的活躍,保證樹苗對肥料的吸收。施肥忌撒施,追肥可以適當使用。
第一,應該做好茶樹生長過程中的科學修剪工作,通過及時處理病枝、弱枝,有效防止病蟲害的出現。在種植管理過程中,茶樹樹枝的修剪數量與害蟲的清除數量呈現出正比關系。因此在對茶樹進行修剪的過程中,應該及時關注茶樹的生長狀態,對于初期生長,應該控制好蚜蟲、小綠葉蟬的生長。一旦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大量的害蟲,需要加大修剪的數量,對茶樹的害蟲含量進行有效去除。對于剪除的茶樹枝,應該集中銷毀,避免對基地的后續工作造成影響。
第二,重視對基地周邊環境的保護,確保茶園的調節能力和控制能力。為進一步保證無公害茶葉基地的病蟲含量,需要構建生態平衡,具體需要對生物的多樣性特征進行控制,從而形成穩定的食物鏈結構,控制害蟲的數量和密度。在進行具體管理時,需要結合深耕、施肥等工作,有效避免化肥的使用,及時處理表層土、落葉等,從而有效基地的害蟲數量。
第三,多樣化的防治措施。人工捕殺害蟲的效率雖然不高,但是卻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茶毛蟲蟲卵就會將樹葉作為過冬的依托,所以茶農就可以將存在蟲卵的樹葉亦或是樹枝進行集中摘除。與此同時,對害蟲趨光性進行充分利用,通過燈光來誘殺,而人工光源最常見的就是黑光燈。除此之外,選擇使用涂有粘物色板,同樣可以達到誘捕的目的。也可以通過對農藥的使用來防治蟲害,但一定要保證農藥選擇的合理性,不允許超出國家的標準規定要求,同時還應當對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給予高度重視。生物源農藥的效果也十分理想,特別是微生物農藥與植物源農藥。
綜上所述,在我國,無公害茶葉的培養與病蟲害防治是茶葉產業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內容,因而在實踐過程中,一定要適當地增加重視程度,對原有的栽培技術進行改進與完善,并綜合考慮當地具體狀況,科學合理地采取病蟲害的防治方式,以保證無公害茶葉產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