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園林建設養護中心,山東 招遠 265400)
大樹移植工作說的是移植胸徑>10cm 的木本植物。對大樹進行科學合理移植的首要條件是對大樹外形結構及根系結構的完整性進行有效保護,而且通過科學合理的移植工作可以確保大樹快速成活,進而對移植地點四周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及優化,最終使得城市面貌從整體得以有效改善。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發展的背景下,改造老舊的街道和鄉村是必然趨勢。這各過程中就難免會對那些有著古老歷史且比較珍稀的樹種的生存空間產生很大的影響。[1]而古樹屬于我國重點保護的一種生物資源,因此,在改造舊城區時且涉及到古樹生存的情況下,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移植方法把古樹移植到合適的地方,并保證古樹移植后能夠良好的成活,從而達到保護古老珍稀樹種的效果。
選擇大樹移植這個手段進行園林綠化時,很多人都認為應直接移植樹齡較大的植株,這樣才能體現出大樹移植的作用和價值,也能在短期內顯現出園林綠化成效,因此造成了移植過程中所選擇的植株樹齡偏大。一方面,隨著植株樹齡的增加,其會進入緩慢生長期,細胞的再生能力會急劇下降,這就意味著在移植過程中對大樹的根系和枝干造成傷害和破壞后植株很難迅速自愈,最終造成后期養護成本上升甚至植株死亡。因此,從長期來看,這是一種低效法。另一方面,大樹樹齡過大會造成其自身的抵抗能力不如樹齡小的植株,對移植后的生存條件和養護水平要求都比較高,因此不利于整個園林綠化工程的成本降低。
在大樹移植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對其根系進行處理而使其根系受到傷害。從目前的移植經驗來看,根系較少的大樹移植后的成活率明顯較低。在大樹生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幼齡期,其根系會不斷分叉延伸,因此其根系結構會大大超過大樹的空間投影,這是一種大樹植株根系擴展的正常現象。在移植過程中,大樹根系會不可避免地遭受危害,尤其是其末端根系易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
起苗時,根系比較多,難免會有工作失誤,損傷部分的大樹根系,也要相應地修剪大樹的部分樹干,避免大樹的水分會供應不足,大大降低成活率,修剪程度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可以適當增加修剪的程度,以減少大樹的蒸騰作用,此外,在修剪時,還要考慮樹苗的美觀[2]。
樹木定植就是將樹苗通過吊機固定在要移植的地方。在施工時,首先要考慮土壤的消毒問題。在開始移植前,要對樹穴進行殺蟲,也可將樹穴內的土壤換成營養土壤,營養土壤要提前制備。之后要檢查時排水體系。大樹移植時,移栽的地方以及土壤的質地都會改變,將大樹埋入樹穴前,一定要對樹穴內的透氣性進行檢查,檢查的方法較簡單,直接將適量的水導入樹坑內,一定時間內看水是否還存在,沒有水,說明透氣性正常,避免貿然將樹移植到里面,由于排水排氣能力差,樹木的根系不透氣,經常泡水,樹木很容易死亡。
大樹在挖出后,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大樹的水分,要對大樹做好保濕措施,保證其成活率。在移植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大樹本身的養分平衡,除了修剪樹冠,還要對樹干進行保濕操作,可以對樹干敷保鮮膜,或用麻繩對大樹的樹干進行纏繞,保存大樹的水分。
當大樹移栽完畢后,由于樹木枝干較高,所以需要對其根部進行有效的支撐,以保證樹木根部的穩定。固定過程中把握好大樹離地面上和下的距離,防止大樹在特殊天氣中無法抵御強風。建議養護人員利用三角形穩定的原理,采用三角支撐的固定方法進行穩定。一般情況下,三角支架的支點放置在樹木高度的約2/3 處,在支撐點添加防護墊,對其進行必要的支撐和維護,期間需要對樹皮加以保護,避免受到傷害,使大樹與地面形成三角形,加固其根系的穩定同時減少大風及特殊氣象造成的傾斜。養護工人利用防護膜或者草繩等材料包裹樹干的下端,此過程又稱之為裹干,目的是為了防止病蟲害侵蝕樹干并有效降低水分蒸發速度。
首先,需要進行大樹種類的挑選和篩選,不同地區的土質和降水等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因此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挑選大樹的種類。在確定樹種后,對大樹進行篩選,挑選樹干通直和樹冠勻稱以及根系發達的樹木,保證樹木在之前沒有被移植過。其次,對大樹進行切根和培育根須的處理工作,采用專業的大樹移植工具,對樹根進行適當的切割處理,保證切口的光滑勻稱,然后將肥料和各種防蟲害藥劑放到樹根部[3]。最后,進行大樹的挖掘和包裝工作,樹木在起土后水分極易蒸發,為了降低樹木的水分蒸發速度,需要在挖掘前對樹木的樹冠葉面噴灑水分蒸發抑制劑,并在挖掘過程中避免根須的過度損傷,清除根部的浮土,采用雙層網對大樹根部垂直深度80 cm 左右進行包扎。在大樹被固定到車上后,選擇夜晚進行運輸和遮蓋處理。
大樹移植是園林綠化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對城市綠化和美化生活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單位及其技術人員必須要深入研究大樹移植的原理,認真落實前期準備、中期移植及后期養護等各項工作。同時,也要結合大樹的實際生存特點,選擇合適移植方式,并加強移植要點工作的質量控制,切實提高大樹移植后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