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仙,尹倩芳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五科,廣東 江門 529000)
本次研究主要探討≥60歲老人在患精神病之后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以期通過優質的護理干預,來幫助老年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升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選擇2018年5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以數字隨機的形式抽選其中22例設置為觀察組,另外再抽選22例設置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62~78歲,平均(69.6±5.1)歲;男14例,女8例。對照組年齡61~78歲,平均(69.3±5.5)歲;男15例,女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以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對照組護理;以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對觀察組護理。(1)了解記錄患者各項信息,分維度從患者年齡、情緒、心理以及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制定詳細的護理干預實施計劃,并制定評估表對護理工作具體實施情況評價;(2)依據實施計劃開展護理工作,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溝通,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通過溝通和觀察明確患者各項需求并給予支持與幫助,積極為患者組織活動,讓患者能在住院生活中獲得充分的心理滿足感。對于情緒化患者需要及時了解患者情緒發展的誘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良好的家庭支持。為患者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周到護理。(3)在患者精神狀態與意識狀態較佳時對其進行康復訓練,依據患者個人興趣進行誘導康復訓練,比如書法、繪畫、音樂、剪紙等。對于需要臥床的患者則每日由專業的康復護理人員來幫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保障患者的機體功能。
采用ADL評分量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Barthel評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ADL功能越佳。采用自制調查表對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評估,滿分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佳。
選擇SPSS 21.0分析,患者ADL評分與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采用±s表示,行t檢驗。結果以P<0.05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觀察組ADL評分為(33.15±5.31)分,對照組為(33.46±5.29)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0.031);干預后,觀察組ADL評分為(61.53±6.29)分,對照組為(42.66±3.7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3.195)。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干預的整體滿意情況評分為(93.17±3.59)分,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干預的整體滿意情況評分為(80.26±7.11)分。組間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3.979)。
對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基礎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缺乏,需要考慮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盡可能給予患者住院期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周到護理干預,讓患者在舒適自在的環境下進行治療與生活[1]。重點考慮到患者的情緒和心理感受,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不穩定時常會出現極端的情緒化反應,保護好患者同時給予治療和護理,還應當時刻關注到患者的情緒狀態,控制病情[2]。心理感受方面,長期的住院治療給患者帶來的壓力較大,患者內心存在一定的失落感和孤獨感[3],日常照料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此點,多為患者組織有意識的病友社交活動,還可依據患者的興趣組織繪畫、音樂、書法、剪紙等多種參與型的活動,讓患者在提升參與感受的同時還可以以此來對患者進行康復訓]。本次研究中,行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顯著性的提升,患者和家屬對于護理的滿意情況亦有顯著性改善。由此可以證明,將優質化的護理應用到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干預當中,具有積極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