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俊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0)
現階段,人們對護理服務效果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護理模式也在不斷變化[1]。急診科是醫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由于醫療資源等限制,急診搶救室往往會出現過渡擁擠且患者不能及時進入??撇》孔≡褐委?,使患者發生心理上的變化影響病情的預后,也容易發生醫療糾紛[2]。本研究探析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滯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將我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急診滯留患者,雙盲隨機法分二組。每組例數50。實驗組年齡21~71歲,平均(45.78±2.27)歲,男39例,女11例。腦出血有23例,呼吸衰竭有10例,消化道出血有10例,創傷有7例。對照組年齡21~75歲,平均(45.12±2.91)歲,男38例,女12例。腦出血有24例,呼吸衰竭有10例,消化道出血有10例,創傷有6例。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人性化護理。①搶救室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搶救室環境,有分泌物嘔吐物時立即清除,減少不良氣味對患者的刺激。定期對搶救室消毒,保證室內采光通風。搶救室內應設置護理人員照片,標明姓名、職稱,以及常見病急救情況介紹,防范知識可貼在墻上,通過保持搶救室內溫濕度適宜,保持室內安靜,減少患者的不安感。危重患者搶救時,應拉上隔簾。②滯留人員心理護理:護士應保持衣著整潔,并經常與病人交流。使用柔和的語言,盡量傾聽患者表達的內容,給予患者尊重和關懷,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在滯留期間保證每位患者可以留陪一位家屬。③行為護理。對于急診滯留患者,病情較重,年齡較大,在活動過程中會有不便,護士需要觀察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觀察患者體征變化,幫助患者下床、翻身等。如果患者是高燒患者,需要調整搶救室溫度。如果患者咳嗽、咳痰,主動準備紙巾,進行飲食指導,講解注意事項。④個性化護理[3]。急診滯留患者病情發展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適應癥,并對癥治療。在進行各項常規或??撇僮鲿r,動作輕柔。如果患者出現身體不適,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管床護士主動詢問、主動照顧。呼吸衰竭的患者多采取呼吸機治療,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情感支持,使其更好配合治療,并在適當的時候脫機。腦出血患者多數存在緊張情緒,而緊張可導致顱內壓升高而引起出血量增多,需要盡可能提供安靜的環境并給予患者安撫。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當看到流血或嘔血時,會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心理,不能使患者配合治療和搶救,而且由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會增加胃酸分泌,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加重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僅依靠藥物和飲食調節治療,還要配合心理治療。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指標(20~100分,越低越好)、急診護理滿意度(以調查問卷調查滿意,滿意問卷分值0~100分,90~100分滿意,70~89分比較滿意,低于70分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SPSS 23.0軟件中,構成比用卡方統計,計量則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護理前兩組焦慮和抑郁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顯著降低,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對照組焦慮和抑郁指標分別是64.84±3.81分、65.79±3.83分,護理后對照組焦慮和抑郁指標分別是45.47±3.76分、46.32±3.34分。護理前實驗組焦慮和抑郁指標分別是64.79±3.87分、65.21±3.85分,護理后實驗組焦慮和抑郁指標分別是32.12±3.01分、31.01±3.01分。
實驗組的急診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急診護理滿意度是98.00%(其中,滿意34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1例),而對照組的急診護理滿意度是82.00%(其中,滿意23例,比較滿意18例,不滿意9例)。
人性化護理是指人性化護理,既要關心人的生活質量,又要滿足人的生活條件,尊重人的尊嚴。作為與患者接觸頻繁的醫務人員,在面對患者時更要注重人道主義,對待和關愛患者的健康、生命、需求、權利、尊嚴和人格,除了滿足疾病治療的需要外,還要滿足患者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該研究的成果顯示實驗組焦慮和抑郁指標低于對照組,急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急診滯留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效果確切,可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