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明
(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 廣東 廣州 510400)
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下,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術和技能、豐富體育和衛生保健知識、培樹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的教育過程。針對目前部分中職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積極性不夠高的問題,需要深入剖析原因,找準問題癥結,研究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積極性的有效對策。
為準確掌握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真實態度,查找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原因,本人利用課余時間對本校三個年級六個班共226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每個年級選取兩個班,根據參與體育運動的真實態度,將學生的積極程度分為4類,區分男女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超過75%的男生、70%的女生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非常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參與體育運動不夠積極的男生占25%、女生占30%的比例,但真正不太愿意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總體不超過5%(調查結果見表1)。在調查參與教學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填寫了影響積極性的主要因素,為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提供依據。

表1 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調查結果
系統梳理學生反饋的意見,結合教學實踐中掌握的情況,感到影響中職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如圖1)。

圖1
此方面因素約占45%,主要包括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單調,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分注重自己的主導作用,對于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發揮不充分;有的教師組織教學過于程序化,習慣于依案施教、按部就班,關注流程、內容多,與學生交互、臨機調整少;有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好感程度不高,學生對他的教學熱情不高、參與積極性也不高。
此方面因素約占40%,主要包括有的學生以自身興趣、喜好來決定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對于感興趣的內容積極性就高,對于不感興趣的內容積極性明顯降低;有的身體素質基礎較差,存在一定畏難情緒和壓力感,有時完成練習有困難或者質量較低,自信心不足,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意義作用認識不全面,未認識到體育教育不僅對于提高身體素質很重要,對于培養意志品格、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也非常關鍵,參與體育運動不夠積極主動。
此方面因素約占15%,主要包括體育教材缺乏新穎性,許多教學內容和初中時有太多重復,全新內容較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導致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保障條件與教學需求有差距,受場地和器材限制,有的教學內容難以實施或者開展不充分,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久而久之降低了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校要以多元化的方式來調整教育的方案,以有效提高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具體實施思考模式有以下五種(如圖2)。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就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順利開展體育運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體育教師要按照“以德為先”、“身正為范”的原則,始終將師德作為立身之本,加強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以良好的師德去樹立自身的威信,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要注重培養和保持健康、積極、樂觀、自信的外在形象,堅持以良好的形象感召學生,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影響力,體會到體育鍛煉不僅能強健體魄,而且能培養優良的意志品格,提高適應社會、應對挑戰的綜合能力,從而積極參與、全心投入到體育運動全過程。

圖2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境、敏銳的智力,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與他人建立、保持和諧的心理狀態。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發揮雙方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育教師要善于全面把握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基礎條件、興趣特點等,深入加強與學生思想溝通和交流互動,廣泛聽取學生的評價反饋和意見建議,努力建立友好、平等、合作、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既要嚴格要求又需平易近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既是嚴師又是益友,從而使學生自覺地融入教學過程,在輕松歡愉的氛圍中享受體育、感受快樂,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促進教與學良性互動、提高效益。
體育運動方法靈活多樣,每名教師經過長期實踐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論采取何種方法,都應基于教學實際效果,落腳于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以及教學內部反映這些要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都是影響教學方法發展變化的因素,也是創造、豐富教學方法的源泉和動力。中職學校體育教師要注重加強在職培訓,廣泛開展研討交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勤于實踐積累,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在教學實施中,要深刻把握師生動態交互、兩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摒棄程序化、灌輸式教學的思維,突出以提高學生積極性為目標,通過巧設課堂情景、活選教學模式、妙用體育游戲等途徑,加強教學方法探索創新和實踐嘗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及時收集學生意見反饋,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要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體育教師就必須充分發揮好平時的引導作用和施教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一方面,中職學校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引導和培養,避免將學生體育成績與教學效果簡單掛鉤,使學生充分認清體育運動與提高身體素質、意志品格、綜合素養,以及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密切聯系,培養拓展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幫助學生樹立勇于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信心,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覺性、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教學實施中,要幫助學生克服單純以自身喜好為興趣的慣性思維,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優化體育課堂氣氛,創設和諧、融洽、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既是順利開展中職體育運動的基本需求,也是幫助學生穩步增強信心、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重要保障。優化中職體育教學評價,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重視教師評價和考試評價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自評、互評,確保評價更為客觀、更為包容,更能及時準確反映學生的努力和進步。開展評價時,還需要處理好重視個性與尊重共性的關系。既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合理確定不同學生階段練習目標和評價指標,善于及時發掘亮點、展示進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發現潛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又充分尊重共性,在科學合理的共性要求指導下,激發更多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齊頭并進、共同提高。
本文通過對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調查情況進行梳理,剖析了影響學生積極性的三方面主要原因,從多個維度研究提出了激發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對策措施,旨在為中職學校體育教師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增強體育教學效益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同時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理念,積極投入體育運動過程,自覺將提高身體素質與培養意志品格、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并重,為未來邁入職場后能夠健康快樂地工作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