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斐
(焦作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2010 年至2017 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7 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2019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34萬人,2020 屆高校畢業人數已經突破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再一次創下了歷史新高。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當前世界經濟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涉及人數眾多,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無疑是穩就業的重點。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展開自主創業,進而帶動就業,成為解決就業難問題的核心。
焦作市作為一個常住人口350 多萬的地級市,有6 所高等院校,對于日益增多的畢業生來說,就業崗位相仍是供不應求。大學生是社會穩定的重心,焦作市為了擴大就業,出臺了很多措施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而化解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
大學生應該在學生階段就要自我培養自己的創業思想以及積累相關知識,這也是創業前的準備工作一部分。學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偏向實踐的,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在開始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計劃,并為了這個目標計劃做相關的知識的學習,而大學生往往忽略了創業相關知識的積累。
作為學生很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里,社會經驗缺乏。這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據了解,大部分創業學生所從事的行業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忽視技術創新能力,沒有發揮出專業特長。大部分學生創業范圍主要包括網上開店、推銷零售、飲食行業、管理咨詢、服裝銷售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務行業,而且由于在校讀書不能脫離學校專門從事創業,他們所進行的創業地點都局限在學校內或學校周圍,很難大范圍推廣。
資金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瓶頸,沒有資金,再好的新技術也難以化為現實生產力。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種種先例,引發旁觀者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質疑,難以吸引社會投資。銀行貸款嚴格、繁瑣的審核程序,也增加了創業者融資的難度。
1.構建創業平臺和出臺優惠政策
為了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焦作市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緊密結合實際,出臺了焦作市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培訓、小額創業貸款等支持,構建創業服務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有效落地。
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孵化服務,充分利用大學科技園、各類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專業市場等資源,建設完善創業實習基地以及孵化基地。充分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社會團體等多方資源,建立一批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低成本的生產經營場所和企業孵化服務;根據焦作市實際,制定大學生創業園區房租補貼、經營場地補貼政策。
2.順勢發掘和培育新的創業項目
根據美團點評與21 世紀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聯合撰寫的《2019 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生活服務業在吸納新增就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新興職業的興起帶動了就業增長,比如酒店收益管理師、整形醫生、“轟趴”管家、育嬰師、寵物攝影師與訓練師、民宿房東、美甲美睫師、外賣運營規劃師、旅拍策劃師、植發醫生、整屋設計師、電競顧問等。這些也是創業的好項目。
焦作市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利用新的行業增長點,培育新的創業項目,推動了生活服務業與數字化的融合,促進了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升級改造,進而催生了一批新興行業的創業。
3.為創業項目爭取資金支持
一方面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引入風險投資,同時要募集社會資本,本著雙贏的方針,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提高對大中專畢業生創立的小微主體的“首貸”支持力度,努力拓寬小微信貸的覆蓋面。針對首貸企業“征信少、評估難”問題,充分運用數據信息,提升首貸風險評估的精準度,使用了稅務、工商、公安司法、央行征信、社交等大數據,構建起小微企業貸款的全流程、全線上智能化風控體系。針對首貸“擔保弱、風險高”問題,創新抵質押物,如嘗試專利權質押。發揮政府部門的增信作用,提高小微企業首次貸款獲得能力。
4.減稅降費助力大學生創業
焦作市政府開展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所有行業均實現減稅。其中,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呈現出覆蓋面廣、受益度大、指向性強等特點。從企業性質上看,大學生創業初期小微企業偏多,受益最大。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為初創時期的小微企業節約了成本。
1.多渠道營造創業氛圍
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要大力加強對創業人物及其創業事跡的宣傳,發揮媒體的作用,在全社會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營造創業氛圍,倡導創業精神。激勵大學生在創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創業。當代大學生必須解決一個應該為誰讀書、為誰創業的問題,才能找到奮斗的目標。
2.利用互聯網尋求差異化商機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無數人帶來了商機,大部分創業項目基于移動互聯網。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為大學生網上創業挖掘探索可行之路,從而推動網上營銷發展。“互聯網+地域”特色能夠產生差異化商機,如互聯網結合焦作當地的“四大懷藥”、太極拳表演,會創造不一樣的商機。焦作云臺山、青天河等景區的個性化民宿,既能使游客在網上便捷訂房,又有利于創業者更有效獲取客源。
1.高校要加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
焦作市的高等院校科學地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針對創業基礎、實務知識進行培訓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技能,結合焦作區域經濟特點開展創業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創業,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
2.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技能的培養
高校加強創業方面的競賽和教育,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 SYB 創業培訓班。還有一些基金和協會的幫助,如“蒲公英”大學生創業實踐“傲立”創業基金、就業與創業協會、校園創業人物訪談、青年就業創業大講堂等,通過競賽和教育增強學生創新的能力,提高創業的水平。
3.對創業意向進行個性化輔導與開業跟蹤扶持
高校設立專門的部門,對創業項目進行輔導和跟蹤,通過全程輔導和政府、社會扶持等一條龍服務,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相關難題,提高自主創業的成功率。
1.塑造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
創業活動是一項面臨嚴峻挑戰和壓力的創造性事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同時,要培養創業所必需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自立、自強、進取、意志、創新等。再者,還需有合理的能力結構,包括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組織領導、協調協作和溝通能力、創業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2.提升良好的創業綜合能力
創業是一個復雜而又艱巨的過程,它對創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創業者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商務、稅務、投資、法律知識、創業知識和專業知識等,才能應對紛繁復雜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