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莒縣文學藝術創作室,山東 莒縣 276500)
隨著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關注,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也越來越深,針對地方戲的深入研究也更加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地方戲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現形態以及文化鄉愁的載體,具有無法替代的魅力價值以及地域風格。但是在我國普遍的現象就是臺上比較熱鬧,臺下的觀眾卻很冷清的現象。部分地方戲曲為了能夠擺脫當前的境遇,不斷的融入地域、民族以及時尚等諸多元素,渴望能夠在時代的潮流中殺出重圍。根據目前的數據統計來看,整體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顯。隨著審美的不斷多元化,造成受眾的嚴重分化。目前的研究成果,要了解地方戲曲以及戲曲當地價值和傳承發展的機制,要包含戲曲的自身研究與社會戲曲的研究,戲曲傳承機制包含政府主導機制以及文化需求機制。在以前的研究中大多數只是關注戲曲自身卻忽略了歷史背景、科技局革命以及經濟發展等多種社會因素影響。地方戲曲的價值功能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發生不斷的變化。戲曲在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多種主體文化的需求,要將理論和經驗融合,對城鄉的差別、主題的需求以及文化的差別等諸多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
戲曲也被稱為中國戲曲,我國戲曲主要是由三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三種表現形式主要分為:滑稽戲,歌舞以及說唱。戲曲的表演過程中融合了武術、音樂、文學、雜技以及舞蹈等諸多表演形式一體。伴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直至今日已經形成了評劇、京劇、越劇、豫劇以及黃梅戲五大戲種為主體的表現形式。
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受眾集體審美以及習慣都在快速的改變。公共文化的活動空間在不斷的萎縮和私人空間高度的舒適和自由,受眾群體對其傳播空間選擇出現較大的改變。在以前,人們更加喜歡在社區的戲臺以及街頭巷尾聚眾聽戲,現在人們則更喜歡在家看電視等私人化的活動。在社會飛速的發展的背景之下,緊節拍和快節奏類藝術表演形式更加容易被大家喜愛與崇尚,敘事節奏較慢的戲曲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現代觀眾認可。大多數人們看來,戲曲悠遠舒緩和人們緊張的生活早已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時令節氣、傳統節目以及廟會等活動的熱情逐漸衰減,有關的演出也在不斷的減少。自古以來人們更加看中時令節氣中的生產意義以及節日喜慶的氛圍,操辦慶典時經常會請戲曲表演者進行演出活躍節日氣氛。大家大都有較高的參與度,演出的市場也較大,對未來的傳承十分有利。當代年輕人的娛樂方式大多都會選擇去KTV、好友聚餐或者組團出去游玩等方式進行娛樂放松。在大眾的傳播網絡之中,地方戲曲的傳播途徑也要進行多元化創新,根據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進行多樣化的創新,這樣才能滿足不同時審美的消費群體。
劇目并沒有出現改變過。劇情十分老套,這也是地方戲曲不受歡迎主要的原因之一。戲曲創作者的思想和現代的藝術需要存在這嚴重的脫節。形式上的創新對傳統戲曲同樣重要。在進行創新的時候要注意現代和傳統間的平衡與突破。大部分的民間藝人因為藝術創作力以及自身的視野等原因限制了地方戲曲的發展,無法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表演者不具有讓觀眾高度記憶的獨特魅力,缺少一些明星效應,無法在觀眾的心目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在當今社會,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戲曲產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十分容易被市場淘汰。在確保唱功、唱腔的基礎之上,對內容、劇本、思想以及表現形式等進行不斷的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
地方戲曲在傳承的過程中主要靠口傳身授,和當前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有著很大的差距,且當面的戲曲傳承依賴的推廣方法和方式收獲極小。
很多地方戲曲團體為了能夠擴大演出的市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定期上傳演出的視頻、邀演的方式以及劇本等。但是這樣的推廣方式并沒有有效提升市場的競爭力。網頁的制造十分粗糙,媒體的關注度也較低,不能吸引地方戲曲愛好者的關注。
除此之外,演出時通常是跟諸多藝術團體共同演出,個人演出和下鄉演出,少部分是由國家機構出資,但是演出大多都是不定期的,或是和商業性質的藝術社團進行短期的合作。
可以把地方戲曲的學習引進到校園之中,盡可能的多展開地方戲曲的演出活動,提升學生對傳統戲曲興趣,開設有關的戲曲課程,開設有關的專業課,重點培養戲曲人才。政府部門提供充足的經費,確保每年的演出場次,提高地方人民的熱情。當地企業和部分團體組織給予一定的資助,構成給地方文化買單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