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琴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楊柳鎮中心幼兒園,貴州 印江 555200)
引言:我們教師賞識孩子,有利于幼兒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幼兒家長賞識教育,可以進一步的提升育人水平,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賞識教育應該循序漸進,應該潛移默化,不做任何表面工作,而是真正意義上服務于全體學生,充分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筆者一直認為,與幼兒做好朋友,才能從根本上優化賞識教育,只要付出努力研究了新的授課方式,組織了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就一定會收到意外的驚喜,體現賞識的最高價值。
將“賞識”落實到“點子”上,有助于教育事業的長遠規劃。那么如何做到呢?筆者認為,教師把該說的話都說好,該做的事情都做好,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小孩子害怕被“指責”“批評”“教育”,老師一兩句話說的重了,就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消減他們的活動熱情。但是,教育不到位的話,孩子們又不在意,起不到督促的作用,還給后續教學工作的推進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這就足以說明,講話是門藝術,選擇好賞識的方式,把握住賞識的機遇,才能讓幼兒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下去。比如,教學活動中看見孩子說話、回答問題猶豫不決,教師應該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如“加油!你可以的。”“別害怕,勇敢的說出來。”“證明你自己的時候到了,老師相信你。”等,讓幼兒感到自己被重視,明白:回答問題正確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敢不敢說、敢不敢做。生硬的評價“對”或者“不對”不是正確的賞識教育,改變講話的方式,尋找合適的契機,深入挖掘幼兒潛能,打開他們的智慧之門,才是有意義的賞識教育。幼兒尊敬一位老師,喜歡一門課程,他們今后的學習將會一帆風順。
幼兒教師組織課堂的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肢體上的接觸,讓幼兒感到他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在“愛”的引導下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針對性解決了盲目賞識的問題,配合肢體動作優化師生關系,這樣的講課真實有效,這樣的課堂煥發活力。比如,小孩子們剛剛走進幼兒園,對于周圍的環境還很陌生,他們不能很快的融入集體,只會通過“哭鬧”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安。這時候,教師不妨走到他的身邊,用手摸一摸他的小腦袋,拍一拍他的小肩膀,迅速降低幼兒對陌生環境的戒備心理,在教師愛的鼓勵中平靜下來,“睜開”雙眼看看世界,繼而慢慢成長起來。一個小的動作,一個簡單手勢,都是肢體賞識教育的好方式,多與幼兒進行接觸,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接下來,教師再去組織后續的課堂活動才會變得順利且高效。
自信心是賞識教育的根基,幼兒擁有自信,未來,就能實現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的棟梁之才。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堅持著“因材施教”原則,組織賞識教育教學活動,重點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理[3]。另外,還要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多方的引導,培養幼兒自賞、自尊、自愛的良好品質,綜合能力隨之提高,活動熱情空前高漲。比如,讓全班幼兒一起玩“擊鼓傳花”游戲,過程中教師發揮指導的作用,先講明規則,再鼓勵贊揚。以這樣的方式總結出幼兒們各自的優點,實現課堂高效化教學的目標。再如,定期組織“畫日記”活動,引導幼兒克服不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通過“你今天做的很好。”“老師非常欣賞你。”“證明你的實力,加油吧。”等語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幫助他們自賞自己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家長也要賞識幼兒,因為家庭教育是促進賞識教育全面發展的強大助力,有了這方力量的支持,幼兒們更容易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話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動力。家庭氛圍越和諧,幼兒個性的塑造越成功。在這一陣地內打好一場勝仗,會使學校教育更上一層樓。比如,幼兒教師與家長做好電話溝通,主要了解幼兒在家的表現情況,然后針對教學的模式進行重構,教學的方案進行設計;家長通過“家長會”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協作深化賞識教育。快速形成一股合力,賞識教育效果明顯,這對于我們實踐工作的推進來說是大有助益的。再如,利用傳統節日進行賞識教育,比如教師節組織“敬愛師長”主題活動,鼓勵孩子們一起編排舞蹈,從而回報老師的愛,鍛煉合作的能力。母親節組織“孝敬父母”主題活動,要求孩子們回家以后對自己的媽媽說聲“辛苦了”“愛你”,然后寫出感受,提高實踐能力、寫作能力、觀察能力。家長們積極配合老師工作,促進了幼兒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我們理解的賞識教育即是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肯定他們的平時表現,滿足他們的心理訴求。但是僅僅做到這樣還遠遠不夠,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真正的賞識教育才能更好的展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