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臨江市建國小學,吉林 臨江 134600)
我國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過于重注程式化,過分強調(diào)文章結(jié)構,生硬的將一些抽象性的文字塞給學生,使其進行記憶和背誦,這種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性,單純?yōu)榉謹?shù)而進行閱讀,極大的阻礙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要帶領學生接觸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主動理解這個世界,學習與這個社會相關的教育知識,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初步明白社會的構成,掌握初步的理論教學知識,為后續(xù)的中學、高中等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基于此,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對所有學科的文字內(nèi)容進行理解,從某種方面來說,一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決定了這個人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強化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對其它學科進行理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處于主動地位,所有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都是圍繞教師來開展的,學生只能被動的按照教師的意愿來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如此就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這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種問題,必須扭轉(zhuǎn)現(xiàn)狀,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講解《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按照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相關的討論,然后引入課文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讓學生通過對該文章的閱讀明白學無止境、知識無窮的道理。同時敢于直面自己學識不足,勇于表達自己的疑惑,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任何能力的培育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閱讀能力也一樣,其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的對文字進行理解。然而小學語文課本的教學內(nèi)容是有限的,可供學生用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文章也是有限的,在這種有限的條件下,教師必須通過拓展課外閱讀,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為此,教師要在新課標允許的課外閱讀范圍內(nèi),挑選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符合,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明確學生作為教學主題的突出地位后,教師要扭轉(zhuǎn)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問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就課文內(nèi)容和所傳達的精神進行討論,并大膽向同學和教師表達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解《金色的魚鉤》這一篇文章時,教師要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的描寫入手,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適當借助多媒體教學工作,向?qū)W生展示故事發(fā)生地松潘草原的艱苦環(huán)境、或展示紅軍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的視頻資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文章中提到的金色魚鉤,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文字背后代表的精神和傳承,真正意義上學會閱讀,進而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力能和閱讀能力。
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由于幼兒身心智力發(fā)育不完全,不具備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師用鼓勵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這一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會不自覺的養(yǎng)成屬于的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方法,這種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作用,及時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培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閱讀能力的培育中,不僅要注重閱讀數(shù)量,還有注重閱讀質(zhì)量,充足的閱讀數(shù)量,不僅能夠快速幫助學生擴寬實驗、豐富知識量、提升自信心,還能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這就要求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必須與教學內(nèi)容相契合,提升閱讀質(zhì)量。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好詞好句或與教學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摘抄和整理,定期組織閱讀討論會等能夠展示閱讀成果的活動,鼓勵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閱讀成果,交流閱讀心得和筆記,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由于小學生對外界實物的分別能力較差,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誘導,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向?qū)W生選取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名著原著、或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完成課堂內(nèi)容的拓展衍生。同時,教師要放棄以字句、句型等工具性的教學方式,改為側(cè)重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注重向?qū)W生講解文章的“美點”,將文字感染力和人文熏陶作為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和語言審美習慣,提升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所有學科的學習基礎,必須提高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以此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