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寧 陳 曦
(1.滄州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2.河北北方學院 藝術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高校音樂教育院系(含師范類高校音樂院系,下同)以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要培養目標,在核心素養理論培育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核心素養更好更快地落實到音樂學科教學中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這一舉措也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教學工作具有前瞻性及滲透性,只有將核心素養的理念正確傳導,才能使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達到音樂美育“立德樹人” 這一根本目標。我們通過對河北省內3所高校的學生、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呈現出高校核心素養培養及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建議。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針對教師和學生兩個樣本進行調查。學生樣本主要采集3所不同類型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樣本,圍繞三個方面進行調查:一是學生對發展核心素養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程度及現狀自評;二是現階段的核心素養培養現狀及課程開設情況;三是在校期間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現狀及課程開設情況。教師樣本也采集相應院校的專業教師樣本,圍繞三個方面進行調查:一是教師對發展核心素養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情況及學校的重視情況;二是學生培養方案及教師課程、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涉及核心素養的程度;三是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及職業素養的評價。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取的方法,按照高校類型(綜合類院校、師范類院校)、學生學歷層次(一類本科、二類本科、專科)等方面進行分類。據統計,河北省內設有音樂學專業的本科師范類學校共有6所,設有音樂教育專業的專科師范類學校共有2所,設有音樂教育專業的綜合性高校共有3所。本次調查從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校中抽取3所,分別為:河北師范大學(一類本科師范類院校)、滄州師范學院(二類本科師范類院校)和北方學院(二類本科綜合類院校)。最終回收學生有效調查問卷250份,其中,河北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占35%,滄州師范學院本科應屆畢業生占29%,滄州師范學院專科應屆畢業生占18%,北方學院專科應屆畢業生占17%;參與調查的教師是從事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此次調查共回收教師有效調查問卷57份,其中河北師范大學教師占23%,滄州師范學院教師占49%,北方學院教師占28%。通過分層次的取樣更能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準確性,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和實效。
1.學生對發展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程度及現狀自評
(1)學生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了解程度從調查數據顯示,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比較了解的學生較多,分別為52.8%和59.6%;不了解的學生分別占25.2%和13.2%,因此,學生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內容的了解程度要高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2)學生在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兩方面略有欠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含文化基礎(強調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的智慧成果,成為有深厚文化基礎、崇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發展(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生活品質的人)、社會參與(強調能處理好自我和社會的關系,遵守并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三個方面。從數據顯示三所學校分別有52%、55.6%、53%的同學認為自己在這三方面的培養現狀中處于良好水平;有22.4%、12%、9.2%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這三方面的培養現狀中處于尚可水平,滄州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學生和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學生在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方面分別有2.8%、1.6%的學生選擇了較差。因此可以看出,經過在學校的學習,學生對自身的文化基礎較為滿意,而自主發展及社會參與兩方面還需要加強。
2.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及課程開設滿意度現狀
專業課程與理論課程開設情況基本能滿足需求,音樂審美課程課開設需要提高。本次調查分別從音樂專業技能課程(演唱演奏能力)、音樂理論課程(視唱練耳、樂理、音樂作品分析)、音樂審美課程和音樂文化課程(中西音樂史、藝術史)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其中音樂理論課程和音樂技能課程的開設情況最理想,均為95%以上,且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在相應的課程上得到了一定提高。音樂文化課程的開設滿意度達到了94%以上,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提高。而音樂審美課程的開放情況在這四種課程中最低,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52%認為音樂鑒賞能力有明顯提高,有4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提高。滄州師范學院音樂教育專業有15%的學生認為沒有開放音樂審美相關課程,且有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見圖1。

圖1 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高情況
由此可見,學校的課程開設在學生專業能力和理論知識的培養上基本能夠滿足學生需求,而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方面略有欠缺。在音樂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所以,提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品位尤為重要,良好的音樂審美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識,也能為學生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以學生畢業后在教學工作中提升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現狀及課程開設滿意度
(1)教育學理論課程開設基本滿足需求,教學法類課程開設還需提高。據統計,三所學校教育學相關理論課程開設都達到了95%以上,而音樂教學法相關課程的開設并不完善,其中河北師范大學有23%的學生認為并沒有開設音樂教學法相關課程,并且每一所學校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音樂教學法相關知識與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而在目前,學校開設的有關理論的課程大都是教師單向講解,卻很少能及時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因此,學生即使學會了相關內容也不能及時實踐與反饋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目的。
(2)缺乏對先進教育思想與理念的引進。對于學校舉辦的與先進教育思想與理念、方法相關的講座、大師課等活動,對于先進教育思想課程及講座舉辦的情況,參與調查的學生有47%認為經常舉辦,45%認為偶爾舉辦,7%認為幾乎不舉辦。滄州師范學院共有25%的學生認為并沒有舉辦過相關活動、開設過相關課程,其余兩所學校則有4%的學生認為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只有緊跟國內、國際的步伐,多接觸前沿的先進教育思想與理念,才能使學生與時俱進,具備先進的思想、知識與教學技能。因此,學校需要加強組織引進前沿的課程與講座等,見圖2。

圖2 先進教育思想課程及講座舉辦情況
(3)在校階段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對學生畢業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中小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起到決定性作用。據統計,52.8%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的核心素養培養能對自己日后工作中提升中小學生核心素養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日后培養中小學學生的主力軍,當前的核心素養學習可以更好地運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因此,現階段學校更應該緊跟時代的教育潮流,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出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
(4)大部分學生認為在校期間通過教學實踐得到了鍛煉,認為音樂情感體驗在中小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目前,大學生畢業就業壓力日益增長,很多學生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因此,教學實踐在大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有94%的學生在大學里得到了相應的實踐鍛煉。但據學生反映,學校的實踐鍛煉都缺少專業教師的管理與指導,使學生并不能正確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缺少專業技能的提升,增加社會經驗的途徑,因此,教學實踐中還需有專門的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使學生能更準確地體會到教學實踐的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走上就業崗位。
1. 教師對發展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渠道及程度
教師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了解程度較高,大多通過網絡資源了解。調查數據圖3(下頁)、圖4(下頁)顯示,對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所學校有12%非常了解、28%的教師比較了解,而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有14%非常了解、63%的教師比較了解。而幾乎不了解選項中,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38.5%,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22%。從來沒聽說過選項中,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3.5%,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0%。而教師了解的渠道是通過網絡資源,其次為通過官方渠道和論文期刊。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承擔著培養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要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優秀的學生,教師應當先了解前沿的教育動向,具備新的知識理念后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目標,才能更好的去培養學生[1]。
2.學校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
一類本科院校重視程度較高,二類本科院校相對較低。根據下頁圖5顯示,河北師范大學有84%的教師認為學校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北方學院有68%的教師認為學校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滄州師范學院有78%的教師認為學校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關于專業培養方案的調查中,三所學校有66%的教師認為培養方案中僅涉及到一小部分核心素養相關內容,但有78%的教師認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已經開始向培養素質型人才轉型。現階段,我國教育已經步入了核心素養時代,學校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培養方案也應緊跟時代要求不斷更新。

圖3 教師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了解程度

圖4 教師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了解程度

圖5 學校重視程度
3.教師針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及考核方式情況
(1)以實用技能為主的專業素質培養還需提高。即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熟悉與先進教學法的掌握與應用。調查中發現,22%的教師在課程中并沒有涉及到中小學教材中的內容;12%的教師沒有及時吸收前沿教學并對自己的教學法進行更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以培養中小學教師為主,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掌握專業知識及表演技能,但由于對實際教學內容的不熟悉,使其不能完全勝任以后的教學工作,且目前在教學法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普遍積極性不高,不能系統熟練地掌握教學方法。
(2)音樂積淀人文素養情況有待提高。通過統計得知,有8.7%的教師并未在開設的相關課程中涉及到人文底蘊相關內容;有64%的教師在所開設的課程中對于人文底蘊內容只涉及了一小部分。人文底蘊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底蘊是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礎素質。
(3)教學評價方式還需要針對核心素養進行調整。據統計19%的教師并未根據核心素養調整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很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只是單純地通過考試或書寫論文等形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并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在教學評價中加入對學生核心素養相關內容的考核及調整考核方式可以改進核心素養培養。
4.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音樂核心素養相關的教學能力的評價
學生的審美能力基本得到提高,日后以提高中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能力還需提高[2]。在教師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現狀的評價中,對學生職業信念、實踐能力、審美能力、音樂教學能力及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方向和學生日后關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能力六個方面進行調查。其中91.3%的教師認為通過四年的學習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能有一定提高;8.7%的教師認為學生日后不能做到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而中小學教師職業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相關素養,因此,各高校還需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加大重視,能夠滿足就業需求。
改革和發展是進步的必要手段,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是加大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相關內容的學習,多數教師對于發展核心素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了解程度不足,而且很少有教師專門對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在教學中運用相關知識理念較少,使學生對核心素養的了解并不明確,大多數只是聽說過相關概念,對于核心素養的實質并不了解,所以要加強學生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就需要教師先去深刻理解核心素養的內容,調整教學方式與目標。
二是學校應該提高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各高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改革政策,以培養素質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才能為各教育基地輸送高質量的音樂教育人才,從而更好地提升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三是各高校的培養方案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與進步,隨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全面推廣,傳統的培養方案已經難以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實時更新培養方案是學校不斷進步的基本舉措。
四是應健全各高校的課程開設體系并提高課程質量。核心素養教育主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而在現階段的課程開設中,關于培養學生文化基礎方面的課程并不完善,大多數都只開設了培養相關專業文化的課程,而對于人文、社會等方面課程開放得并不多,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此方面知識的積累;教師職業技能課程做為培養學生日后走上教師職業的重要課程,應該更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更多地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學,使學生掌握教學方法后能夠更快地熟悉教學規律;應加大審美課程的開設,培養良好的審美感知能力是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應該增加先進的教育思想課程及開放講座,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最前沿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提升個人理論與實踐水平。
五是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要與實踐相結合。大多數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演唱、演奏、指揮等相關技能,但卻并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無法將自己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在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加大教學實踐比例,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教學工作。
在核心素養教育的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專業肩負著培養優秀音樂教師的使命,且高度重視對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各高校的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發展。以期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