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沒有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反而呈現升高的趨勢,而在醫院中,手術室作為治療危重疾病的重點區域,工作任務明顯加重,因此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要求明顯提高,采用高質量的手術與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改善之勞患者疾病,改善預后及生存質量[1]。本文就精細化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手術效率的影響展開討論,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內收治的手術患者5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38.23±3.2)歲。對照組25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38.44±3.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男女比例等相關資料接近,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按照原有的護理管制度來嚴格執行手術與護理工作措施。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采用精細化管理,內容如下。
1.2.2.1 護理管理內容制定與實施
成立管理研究小組,以“問題”為基礎,著重分析當前手術室中影響實際手術護理管理質量的因素,進行討論,隨后自行搜集國內外相關管理護理辦法,再結合院內的相關管理經驗,制定護理管理內容,圍繞護理管理內容制定完善的手術室標本管理制度,再按照制度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的培訓以及職責的落實。
1.2.2.2 接送模式調整與優化
針對手術室的病癥救治情況,通過醫院科室的調整,擁有手術室的專用電梯,同時促進電梯、通道等使用便捷性,確保能夠第一時間接收患者并且將患者送往手術室。
1.2.2.3 加強手術室準備
針對手術室的設備、環境、物品均需加強管理,檢查工作應當在手術開始之前就完成,環境溫度、光線等調整;設備及物品的清點與消毒;特殊器械與設備應當提前進入操作區域并且調試好,同時對手術間進行固定,做好相應的醒目標志。患者進入手術之后,再次快速確認,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意術后,開展手術。
1.2.2.4 無菌操作規范
手術室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同時盡量減少工作人員的流動,保證手術室空氣干凈,每一項工作均應該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嚴格實施,巡回護士需要加強器械的及時清洗并提供,按照手術流程和手術醫師的習慣提供器械以達到節約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傷口暴露時間的目的。
(1)手術效率:手術室接送時間、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時間。
(2)護理質量:物品管理、健康教育、護理記錄、無菌操作。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護理管理辦法實施后,實驗組患者手術效率對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下:實驗組患者手術室接送時間為(21.22±5.14)min,對照組為(31.4±8.6)min,(t=5.080,P=0.014);實驗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為(24.14±4.5)min,對照組為(32.44±6.9)min,(t=5.038,P=0.041);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0.13±6.7)min,對照組為(87.91±10.1)min,(t=7.3348,P=0.049)。
不同護理管理辦法實施后,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下:實驗組物品管理評分(87.21±3.14),對照組(78.12±5.56),(t=7.117,P=0.006);實驗組健康教育評分(90.12±2.89),對照組(80.1±4.90),(t=8.806,P=0.012);實驗組護理記錄評分(87.7±3.01),對照組(80.1±6.0),(t=5.661,P=0.001);實驗組無菌操作(94.78±1.9),對照組(90.1±3.7),(t=5.626,P=0.001)。
隨著人們醫療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當前醫院各科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治療與護理工作開展都需要高質量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醫院高質量發展,手術室收治的病人大多數為危重癥患者,手術中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任何失誤出現都足以影響患者的生命以及疾病的治療情況[2]。
為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應用精細化護理管理工作,首先在建立起管理小組,對影響手術護理管理質量的因素進行探討,隨后結合多方面的知識以及經驗展開針對性護理管理內容制定,再結合護理管理人員實際工作素質進行培訓,采用“理論+實際”的辦法,以管理人員為基礎進行工作質量的提高,發揮了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在手術室的處理、病人接送、無菌操作、保手術實施等多方面工作當中都有高精度的對應工作措施應用[3]。
綜上,手術室作為治療重要疾病的地方,采用精細化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同時改善手術效率,臨床效果較好,使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