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周慧 陳伯英
(松溪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 福建南平 353500)
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保證會計審計與財務核算質量,其應采用多種高效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以推動自身的積極運轉。
會計審計。會計工作主要針對性記錄、計量及預測企業各項生產活動中的價值,通過獲取經濟信息指標,監控管理價值活動的運行,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機構及工作人員屬于被審計單位外的獨立個體,主要負責審查被審計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及財務支出的合法性,完成公證與檢查工作。
會計核算。會計財務核算在企業各項經濟核算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監督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及勞動消耗情況,并以價值形式反映。會計人員在財務核算期間應以會計原始憑證與賬簿為依據,詳細、清晰記錄核算項目或單位開展經濟活動的具體流程與內容[1]。
會計審計缺乏監督職能:當前我國大多企業已經建立會計審計制度,但實際實施期間,部分企業依然采用陳舊的審計方法,無法匹配當前市場經濟的運營規律,不能實時檢查、監督企業財務情況及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會計形式也出現較多變化,但審計工作并未與之匹配,缺乏新方法與新手段,且并未建立完善可行的審計監督機制,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缺乏獨立性:會計審計工作主要監督審核財務會計核算情況,但當前部分企業的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流于形式,甚至審計工作還會受到不正當的因素的限制與干涉,無法全面審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組織管理等情況。除此之外,部分企業在財務管理部門挑選審計人員,無法保證審計的獨立性,降低了財務監管效果。
沒有實現信息化:當前部分企業審計人員只是簡單使用信息化技術,并未進行深入學習,審計人員依然采用陳舊的手工模式,程序繁瑣且工作量較大,降低了審計工作效率,無法為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合理意見,更不能發揮審計工作的預期作用。
構建科學審計模式:為了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科學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管理需求,應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可行的會計審計模式,提高會計核算的精密性與準確性,從而可以幫助企業準確預估市場經濟與財務投資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保證會計審計獨立性:企業應設定獨立的審計職能部門,不能混淆審計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更不能在財務管理部門抽調人員任職審計工作。同時,企業其他職能部門還應積極配合審計部門工作,上級領導或管理人員不能過多干涉審計工作的進展情況,由根本上保證審計工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建立審計信息化系統: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審計效率,避免浪費審計資源,相關工作人員應合理構建審計信息化系統,強化信息與數據的監督與管理力度,保證會計信息數據的真實性。比如企業可以利用智能云端技術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增強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上公示財務信息,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避免發生貪腐瀆職問題,發揮審計作用[2]。
沒有正確認識核算工作:當前部分企業管理人員與領導層并未真正認識到會計核算的重要性,片面看重短期經濟效益,認為企業獲得的經濟效益與會計核算并無關系。
缺乏會計核算機制:企業建立會計核算運行機制,可以形成規范化的經營管理秩序,在科學分配資金、人員以及物資等各項資產的基礎上,合理調整、規范、約束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但當前部分企業會計核算機制并不完善,制度落實效果較差。且會計人員在核算時缺乏規范性,以致出現資金浪費與使用不合理問題。
財務人員職業素養較低: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但當前部分企業往往由領導親屬擔任財務會計工作,缺乏職業素養,且專業技能水平較低,無法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有用的核算信息,嚴重制約了正常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
樹立科學審計理念:為了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經營管理與領導人員應認真學習核算相關知識與理念,保證科學的核算理論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實踐活動,全方位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建立規范的會計核算機制:為了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完成,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不斷調整經營管理制度,樹立財務工作規范,保證審計部門、會計部門以及其他部門間的協調配合[3]。
提高核算人員素養:企業應重視會計核算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定期開展課程講座、學習評比以及經驗交流等財務活動,通過互相學習提高自身素養。同時,核算人員也應不斷學習現代會計工作方法,提高思想認識,保證核算工作的高效完成。
會計財務核算與審計工作的正常運行可以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獲得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對此,財務管理人員與會計審計人員應不斷學習科學的會計核算與審計方法,并將其應用至實際工作中,促進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