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鵬飛
(湖南城市學院湖 南益陽 413000)
學生資助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了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所制定的一項幫扶政策。從目前來說,學生資助包含了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助學金、獎學金、助學貸款等等。除了國家層面的資助以外,還有民間助學,部分個人或企業,也會針對高校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金。對于高校來講,如果對學生資助做好管理,讓資助真正落實到有需要的學生手里,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針對目前高校學生資助管理的具體現狀來講,尚且存在一些直觀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助學金的分配產生了一些爭議。具體來說,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資助對象認定不合理。在學生資助中,資助對象認定,是一個基本前提,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如何合理確定資助對象,這是資助管理的重點。不過,從目前實際來講,在資助對象的認定上,卻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助學金資助對象的認定。助學金是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資助,然而如何認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程度,卻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學校方面很難切實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而關于資助對象的認定,往往也是由班級資助上報,這就會進一步增加資助對象認定不合理的情況。資助對象的認定不合理,這就讓個別家庭困難的學生得不到切實的幫助。
資助動態變化較大。對于學生的資助,一般來說需要實現長期化落實,也就是針對學生的整個在校學習期間形成相應的自主。因為從實際來講,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一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重大改變,所以在整個就學期間,家庭困難學生都存在資助需求。不過,目前部分院校的學生自主工作存在動態變化,資助對象評選每年會有變化,從而使得一些學生的資助得不到長期維持,部分家庭困難學生可能面臨資助落選的問題。
資助資金的管理不到位。學生資助管理,并不僅僅是確認資助對象和發放資助資金,對于資金發放后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從實際來說,個別困難學生并沒有將助學金用到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的學生將助學金拿去買智能手機或電腦,有的將助學金拿去旅游或是買衣服,并沒有將助學金用在學習上。這樣一來,助學金就失去了助學的根本意義。這樣的情況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學校對助學資金的管理不到位,只負責發錢,不注重管理,導致部分助學資金沒有用到合理的地方。
針對目前表現出來的問題,有關人士要形成認識,然后通過針對性措施,對學生資助管理體系予以優化,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資助的合理性。
優化資助對象認定。在學生資助當中,要確保資助合理性,那么對資助對象的認定進行優化,這是一個關鍵所在。具體來說,資助對象的認定,應該根據資助資金的不同屬性,設立不同的認定標準。比如國家助學金,是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資助。因此,在資助對象認定上,就應該主要考慮家庭經濟情況,同時要評價學生日常生活消費,從中確定合理的資助對象。而對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考察,應該要深入實際,組織教師實地考察和走訪,掌握真實的信息。對于學生生活消費的考察,則需要從學生日常吃飯、穿衣等其他消費行為著手。要切實掌握真實、全面的信息,讓資助對象認定更加合理。此外,對于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資助形式,也需要從多維度來優化對象認定。根據不同的資助類型,分別確定不同的認定標準,這樣可以讓資助對象認定更加合理。
構建長效資助機制。對于大學生的資助管理,需要構建起長效的資助機制,對家庭困難學生實現長效資助。具體來說,可以針對家庭貧困學生建檔立卡,構建起專門的資助檔案。依照檔案,對這部分大學生建立專門的資助體系。同時,要拓展資助渠道,除了國家資助之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和企業、校友的溝通,引導企業、校友等發揮作用,建立民間資助,以便可以面向更多家庭困難學生提供自主。此外,在學生資助管理中,對學生的隱私做好保護,這也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家庭貧困學生,更需要注意到他們的心理情緒。因此,在資助過程中,要給與家庭貧困大學生足夠的人格尊重,保護他們的隱私。
加強助學資金管理。學生資助管理體系的優化完善,還需要注意到助學資金的管理,也就是要對助學金發放后的資金使用做出監管,確保資金用到正途。首先,要加強資金流向管理,嚴厲打擊班級私分助學金的現象。其次,改善資金發放形式。可以通過飯卡充值、學校代付等渠道,對學生的資金使用形成約束,確保助學金可以使用到合理的地方。
針對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來講,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關注。通過優化資助對象認定,構建長效機制,保護學生隱私,加強資金管理等措施,讓學生資助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能夠切實發揮出資助學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