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隆昌市公證處 四川省隆昌市 642150)
公證作為我國法治體系中的一份子,如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語境下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呢?與其他制度一樣,公證自身也要致力于“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起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才能將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近年來,公證行業聚焦社會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不斷加強行動合力,致力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致力于服務轉型升級,在推進公證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創新服務、抵御風險、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百姓對公證法律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公證機構近年來在接待百姓的公證咨詢中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百姓關心家庭財產的傳承問題,希望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合理安排家庭財產的分配,避免自己家庭出現糾紛情況,越來越多的父母關心子女因婚姻而購置房產的權屬問題,防范婚姻法律風險,越來越多的百姓關注購房搖號是否公平,關注自身參與經濟活動的法律地位。公證機構在每年度的公證法律公益宣講的課堂中,也發現越來越多的百姓認真的記錄自己關心的公證法律問題,咨詢的問題也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公證機構也從這些變化中深刻的感受到百姓對于公證法律服務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公證機構的工作任務開始變得繁忙起來,社會大眾越來越希望公證部門可以為自身提供更為綜合的法律服務,當自己在遇到相關法律問題后,可以由值得信賴的專業法律機構給與解決或給出解決的方案。
專注用戶體驗。提供優質、專業的公證法律服務,是公證行業的服務理念之一。步入互聯網時代,隨之而來的高效、便利的工作方式,已經深入人心;社會對公證服務行業的高效、便利服務的預期不言而喻。公證延展法律服務,是互聯網時代公證服務方式對傳統公證業務受理方式的徹底顛覆,也是公證法律服務用戶體驗的一個直觀感受。小到公證后根據申請人的公證內容提示注意事項,大到公證服務前期的公證方案謀劃,服務后期的后續跟進擴展服務都是對公證法律服務的一種延展。公證服務方式立足用戶體驗,進行服務方式的變革,是互聯網時代的要求,也是基于互聯網,將種種服務的設想,變成可能。
增強服務意識。公證服務是宣傳之根本,宣傳是公證服務之助力。公證宣傳是人民群眾了解公證、認識公證的基本途徑。一要在鞏固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服務模式轉變服務理念提升危機意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服務根本,不斷擴大服務領域。對成功接受服務的目標當事人,提供周到地公證咨詢服務,并對其所涉事由及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衡量,為其提供多元化的公證解決方案。二要建立長效機制,助推便民利民服務。把便民利民服務工作列入常態化的目標管理機制中去。定期組織開展發放宣傳手冊、義務解答咨詢和公證知識宣講等公益活動。三要積極開展公證法律援助,幫扶貧弱危困群體。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與法律援助部門密切配合,進一步擴大援助范圍,做到應援盡援。
加強自身建設。人才隊伍是公證事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公證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國際性視野審視多元法律文化的存在。作為直接為“一帶一路”提供跨法域服務的涉外公證,對國際法治、區際法治與國內法治達成認知上的能動結合,是今后公證隊伍在涉外民商事公證服務中必備的專業技能。因此,公證隊伍的人才培養要注重梯隊建設,要有與國際接軌的視野和格局,為公證可持續發展儲備強勁的后備力量。在隊伍建設中,黨建工作應擺在首位,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思想引領,帶動公證隊伍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把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改善民生貫徹到黨建工作中,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扎實履行好“預防糾紛,減少訴訟”職責,助力社會治理優化與完善。此外,健全創新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建立以公證機構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服務產品創新研發體系,推進公證行業對自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更好地展示公證隊伍精神面貌,傳遞公證制度在我國法治體系以及國際公證聯盟中的價值。
綜上,公證服務民生中提供綜合服務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公證機構應積極探索具體的模式以及服務內容,以更開闊的視野,更積極地態度,更綜合的法律服務模式,拓展公證服務民生的領域,更有效的發揮公證在服務民生中預防糾紛,切實為百姓的家庭財產法律事務中的合法訴求、家庭和諧以及社會的穩定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加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