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夢媛
(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黨校 新疆五家渠 83130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層管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必須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專業隊伍,否則基層社會治理就無法有序的進行。人才資源是社會第一資源,將人才用于基層社會治理中,有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有利于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從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基層社會治理面臨人才匱乏的困境。在我國基層社會管理中,基層干部都是由人民選舉出來的,代表著人民的意志,被選舉出來的干部的實力也是經過人民認可的,這些干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人才。但這不代表這些基層干部完全適應基層社會發展、管理的需要,也不能保證他們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盡職盡責。在基層,尤其是鄉村社會,依法依規辦事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一些動機不純的現象屢屢發生,甚至也會出現一些基層管理者好心辦壞事的現象。這些現象背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層社會中優秀、專業的人才匱乏,可供人民選擇的優秀人才資源有限導致的,使得基層社會治理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于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基層的資金、信息、人才等都不斷向城市匯聚,導致基層社會尤其是鄉村社會的經濟、文化出現“凋零”。這些問題導致了基層社會中的優秀人才和勞動力大量流向發達地區和發展較快的大城市,使得基層出現人才匱乏現象,也使得基層管理隊伍中缺乏管理能力較強的人才。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參與到了基層建設中,但他們對基層的情況還沒有完全掌握及實踐經驗的不足使得基層社會治理順利進行較困難,同時基層社會發展的前途對這些大學生來說吸引力不足,缺乏使他們扎根基層的長效機制,因此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也會受到阻礙。
基層干部素質不高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不適應。我國的基層社會管理中還存在著管理者素質不高的情況。特別是農村地區,雖然我國已經全面普及義務教育,但在鄉村社會,仍存在一些管理者文化水平較低的現象。基層干部的文化素質不高使得管理者不能用現代化的思維對鄉村社區進行管理,從而影響到當地經濟的發展,對基層社會治理造成負面影響。
從我國基層社會治理人才的現狀來看,發達地區的鄉鎮基層尚且存在著文化水平不高的現象,發展較慢的地區則更勝。基層管理隊伍中,在職大專學歷的數量不多,應屆畢業生更是少之又少,畢業后愿意返回家鄉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樣的低文化水平使得基層干部對國家各項政策的理解不深,法律意識也很淡薄。在落實各項政策的時候就會出現執行效果不佳的現象。鄉村干部在處理日常事務中更看重的是“情”和“理”,而不是規章制度,正是由于這種情況,造成了基層社會治理不規范、不到位,繼而影響到基層治理的效率。
基層干部人才隊伍結構不優。目前我國的基層干部隊伍結構仍然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主要包括基層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基層干部隊伍學歷結構不合理、基層干部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等。基層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中老年干部較多,而青年人才較少;基層管理隊伍中,學歷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在職大專學歷的數量不多。基層管理隊伍中,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也存在專業較單一的問題。正是由于基層隊伍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較低。
有利于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專業化水平。基層社會治理的發展與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大眾對基層管理工作的水平也越來越重視,對基層管理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專業化水平,就要改善基層隊伍結構,不斷吸引專業化人才投入基層社會治理中。由于基層管理工作中,大多數管理者的學歷水平都比較低,吸引更多的專業化人才有利于改善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學歷低現象,因為專業化的人才都是受過專業的高等教育的培養,理論素養較高。基層管理中加入專業化人才隊伍,可以有效改善基層管理專業不足的情況,而且專業化人才進入基層中還可以帶動更多的基層干部和工作人員,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服務人民,創建出良好的社會環境。
有利于提高對人民群眾的服務水平。做好對人民群眾的服務工作是作為一個基層管理人員必須堅持的原則,基層工作可以說是一線工作,工作中的服務態度和水平都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基層社會治理中經常會出現管理者“居高臨下”、基層人員被動式服務、不服務的現象。管理者對待人民群眾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一些領導者在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時會出現走走過場的現象。
專業化人才擁有專業的方法和技能,也擁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對于社會政策和資源都有深刻的理解。專業化人才加入基層社會治理隊伍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也有利于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基層社會管理中對人民群眾的服務水平,從而實現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有利于基層社會治理落到實處。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各種問題錯綜復雜,而且直接面對基層群眾。工作人員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直接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這就對基層工作人員的理論深度、高度、專業化水平、及素養等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黨建干部提出明確要求:在黨建干部應具備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排在第一位也是首要的,“兩個維護”“四個意識”“四個堅信”是衡量黨建干部的標尺。基層人才的專業化、素養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貫徹這些理念,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路線更好的貫徹到基層去。同時面對如何使基層群眾“聽得懂 信得過”這個較為重要的難題。只有基層人才的專業化、素養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滿足這些訴求,解決這些難題,真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落到實處。
轉變觀念,提高對基層人才的認識。目前,隨著國家“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各地方對基層工作專業人才逐漸重視起來,并且也有地方加快落實了基層專業化人才隊伍的政策。雖然大多數地方已經開始重視對專業化人才的選用,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著忽視專業化人才的現象,在實際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也忽視專業人才的專業發揮。沒有專業人才對基層治理工作的加持,基層治理進程就得不到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得不到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基層黨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程度、知識素養、理論掌握都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基層民眾,他們的素養不同、知識層面不同、自身思想也不盡相同,如何能讓民眾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接受黨和政府的理政方針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環節,也由此可見對人才的渴求以及重要性。因此,要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加快基層經濟的發展,就一定要摒棄固有的思想,積極接受專業人才進入基層治理的隊伍中,重視從社會各方面吸引人才。
拓寬人才參與基層的渠道。基層社會治理中人才流失較嚴重的現象不是偶然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基層的發展,離不開穩定的、專業的人才隊伍。必須要重視對專業人才的選用,拓寬人才進入基層工作的渠道。各地政府要采取多種手段拓寬人才渠道,把人才往基層引,把資源往基層下放。通過拓寬人才參與基層工作的渠道,可以讓更多的人才進入基層工作隊伍,保證基層工作的順利進行。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建立起崗位管理制度,政府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立不同的崗位,對這一崗位招錄人才。實行這種崗位制度有利于發揮人才的專業技能,使加入這一崗位的人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能夠長期留在基層中,長期為人民群眾服務,這樣既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也實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吐故納新,開辟多種人才引進的渠道確保人才源頭“活”起來,才能更好的服務與社會、國家。
落實人才保障政策。一般來說,基層的工作條件都比較艱苦,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區,生活水平和工作環境都比較差,而且人民群眾對治理工作的認同不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也不高,如果再加上政府對基層工作的激勵和保障政策不到位,就會導致很多的專業人才不愿意進入基層工作。解決當前基層工作人才流失的問題,政府要重視對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的落實,建立起關于基層工作薪資待遇、工作晉升、社會認知和職業地位等方面的激勵制度。只有落實對人才的保障政策,他們在基層工作中才會更有奔頭,從而以專業水平進行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好壞對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也對實現共同富裕、消除貧富差距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專業化人才的參與,專業化人才有利于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服務群眾的專業化水平,他們的專業化技能也有助于推進基層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基層工作中要重視對專業化人才的引進,拓寬引進專業人才的渠道,落實對人才的保障政策,將人才留在基層社會中,從而優化基層的社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