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早
(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 陜西漢中 723000)
漢中市有些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催生出了輝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伴隨著國家對于非遺文化保護的越來越重視,漢中市也逐漸從各個方面來加強隊伍地區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漢中市一方面重視對于文化的經濟開發,同時有缺乏對于文化內涵的有效傳承;一方面能夠很好的做好對于非遺文化的申報工作,同時還缺乏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另外,漢中市對于非遺機構和人才隊伍的搭建仍然有待加強,這些便是漢中市現階段非遺文化保護工作開展的現象。
能夠做好非遺文化的申報工作,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截止到目前為止,漢中市已經向世界非物質文化中心申報了共計達九十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的數量相對來說非常龐大,漢中還擁有非常著名的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認的,并且已經列入了陜西省非遺文化名錄里面,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這體現出了漢中市非常注重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但是,在能夠做好申報工作的同時,漢中市基層文化中心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還沒有非常有效的做到位,尚還缺乏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來強化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其措施存在的問題也主要存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律保護意識淡薄、二是繼承保護后繼乏人、三是保護工作的經費裝備投入還明顯不足。關于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筆者也將在下文進行一個重點論述。
過于重視經濟開發,缺乏對于文化內涵的傳承。通過調查發現,漢中市在開展基層文化中心的非遺文化保護工作上,能夠非常注重對于非遺文化的經濟開發來加強對于非遺文化的宣傳,經濟開發也是地方對于非遺工作的重點開展項目,特別是在今年來,漢中市強化了對于非遺文化的旅游業開發,非遺展廳的設計開發使用也是漢中市進行非遺工作的一個重點項目,在非遺展廳里面,展示了漢中市的非遺文化項目,是對非遺文化的很好宣傳工作,同時地方還組織了相關游學活動來加強對于非遺文化的宣傳,然而,在這些宣傳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在進行非遺文化工作時太過于注重對于經濟的開發,對于非物質文化的文化內涵缺乏有效的傳承措施,尤其是基層文化中心在開展非遺文化的游學活動時,出現了很多“游而不學”的現象,也就是將游學活動更多表現在了形式上面,在游學活動中只是注重人員是否到齊、活動開展是否順利這些表面工作,對于真正能夠體現游學活動意義的文化內涵傳承方面,缺乏工作上的重視程度。
非遺工作機構與人才隊伍相對薄弱。通過調研漢中市基層文化中心的非遺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漢中市非常注重對于文化的宣傳活動,特別是注重對于歌舞、戲曲這些文化的宣傳工作,漢中市市圖書館也非常注重對于非遺文化典籍的收藏,而且能夠吸引很多人前來參觀和閱讀,漢中市圖書館還開展了“漢圖講壇”這個文化講壇活動,來宣傳相關的非遺文化,很多人都可以走進圖書館,了解漢中市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與專家進行交流過程中感悟這些非遺文化的真實內涵,另外,漢中市的龍江文化館的建成讓文化宣傳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一文化館收藏了文物達360余件,其中還有很多可以追述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遺產,具有非常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價值,但是,和如此豐富的非遺文化相比較的是,漢中市對于非遺工作的機構搭建和對于非遺工作人才的培養還相對薄弱,導致了這些豐富的非遺文化并沒有得到非常有效的保護,一方面,基層文化中心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往往都是表現為一個人需要身兼數職的現狀,非遺工作不能得到有效開展,另一方面非遺文化工作的人才體系不夠完整,乏善可陳的非遺文化機構使得非遺文化保護工作開展比較困難。
漢中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是輝煌燦爛、多姿多彩,近年來漢中基層文化中心能夠非常不錯的非遺文化宣傳工作,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漢中市基層文化中心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還存在非常大的問題,一方面導致了非遺文化得到了流失,另一方面使得文化的傳承后繼乏人。
法律保護意識淡薄。非遺法的頒布時間還不是很長,基層文化中心在開展非遺工作時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一方面,對于非遺法的宣傳工作還沒能得到有效開展,很多人對于非遺法的內容模糊不清,甚至很多基層文化中心的人員都對非遺法缺乏充分的認識,相當一部分人只是覺得非遺法重要體現的是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要做好,覺得非遺工作就是將非遺文化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來進行上報,而對于法律中規定的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缺乏有效的認識,也就導致了基層文化中心把非遺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非遺文化的申報上面,對于后續的保護工作,相關部門顯得非常不重視。再一方面,由于對于非遺法的宣傳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人的法律意識非常淡薄,在社會層面上,非遺法還未深入人心,法律意識淡薄的人們有時甚至會出現損害非遺文化的現象,這也是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不夠的一個體現。同時,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很多基層部門對于非遺文化項目的管理工作非常不到位,導致了一部分非遺文化的流失。
傳承保護后繼乏人。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非遺文化保護工作重中之重,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部分都是以戲曲、舞蹈、傳統工藝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并不是具體的實物傳承,這就需要有人能夠把這些文化技藝繼承下去,才能夠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源源不斷地往后代進行傳播,從而使得這些文化遺產不至于流失。但是現實問題卻是,當今社會中的非遺文化傳承工作顯得后繼乏人,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的絕大部分人都需要面臨生存的壓力,然而現實問題卻是,掌握這些非遺文化技藝并不能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是不愿意將時間花在對于非物質文化的繼承上面的,其次,現階段很多非遺文化相關技藝的掌握者年齡都比較大,比如說非物質文化中的傳統制作技藝,能夠掌握這些手藝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年過花甲,而年輕人往往會覺得這些傳統手藝一方面比較難學,另一方面覺得現代化的機械設備能夠使得一些制作過程變得更加效率化,學這些傳統手藝的意義并不大,這就導致了一些傳統制作技藝瀕臨失傳的問題發生,最終使得對于這些傳統技藝的傳承后繼乏人,非遺文化的流失給保護工作就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經費裝備投入不足。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裝備經費投入不足也是現在非遺文化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這也體現出了相關部門和基層組織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工作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一方面,很多非遺項目的專項經費投入明顯不夠,導致了一些對于非遺文化的宣傳工作不能夠得到全方位、深層次的開展,同時,在非遺文化保護工作中,由于缺少經費的投入,使得很多保護項目并不能得到科學化地實施,具體體現在基層內和社區內的非遺文化宣傳場所的建設缺乏經費投入,導致了在基層內雖然能夠跟隨相關政府部門一起組織比較大型的文化宣傳活動,但是在基層內和社區內的文化宣傳并沒有有效開展到位。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于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設備投入還不足,具體體現在對于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裝備還比較落后,以及開展相關文化宣傳工作時缺乏活動設施這兩個方面,尤其是在一些基層文化活動開展中,對于科學化的裝備設施投入還明顯不夠,導致了這些文化活動并不能得到針對性開展,而且由于缺乏設施的保護,基層文化活動中一些非遺資源的損失非常嚴重。
對于基層文化中心來說,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勢在必行,而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也應當從各個方面來開展,一方面要通過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宣傳來使得非遺保護工作能夠被足夠重視,另一方面,要從各個角度采取有力保護措施,增強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力量,并確保這些保護措施能夠被有效執行到位。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首先就是要讓人們從法律層面意識到非遺保護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要確保《非遺法》能夠自上而下被宣傳和執行到位,要從基層文化中心的相關領導階層做起,從文化工作者這個層面來加強對于非遺法的宣傳工作,要讓全社會人士都能夠在法律宣傳過程中對于非遺文化的留存保持危機意識,使非遺法深入每個人的人心,讓每一個基層民眾都能夠自覺遵守法律的相關規定,以及履行好保護非遺文化的職責和義務。另外,基層文化中心的教育部門還要加強對于非遺文化教育宣傳活動的開展,通過文化交流活動來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舉行非遺文化展覽活動來提升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同時,通過教育部門開展對于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活動,例如讓非遺文化走進學生課堂,讓青少年懂得傳承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所在。
落實政策措施,保護項目傳承。相關政策的落實能夠讓非遺保護工作開展得具體到位,使得非遺文化項目的傳承后繼有人。首先,相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好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政策,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到位,積極做好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其次,要針對性制定出關于在基層文化中心做好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措施,例如通過獎勵政策,來獎勵那些在非遺項目保護工作上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和組織,并讓這些人士或者社會組織成為非遺文化保護工作宣傳的模范和人才力量,同時,還要采取相關措施來鼓勵那些掌握了傳統手藝的“老人”能夠“開門授藝”,保證非遺文化的傳承能夠后繼有人,要對這樣的活動提供經費補貼。再者,還要推動非遺文化的基層社區宣傳建設,讓非遺文化能夠在政策的支持下,通過基層社區的力量進行宣傳和發展,并大力支持非遺文化繼承人能夠在社區內開展相關公益活動。
發展文化產業,重視生產性保護。要通過文化產業的建設來強化對于傳統非遺文化的宣傳和傳承,通過基層文化中心的激勵,拓展延伸非遺文化產業的產業鏈,重視對于非遺文化的生產性保護。首先,可以通過商業化的形式來強化對于那些傳統工藝的傳承和保護,例如可以鼓勵將相關工藝品進行售賣增強這些傳統非遺文化的商業價值,但是,也一定要注重對于這些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進行體現,讓人們深刻認識到非遺文化傳承和傳播的精神價值,其次,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于非遺文化和傳統技藝的真實性宣傳,注重傳統工藝流程的應用,而不是用機械設備的制作方式,才能夠真實體現出這些傳統技藝的真正意義。
提供工作保障,增強保護力量。非遺保護工作需要人才力量的保障才能使得工作有效開展,因此,要注重對于非遺文化保護工作崗位的提供,保證非遺保護工作萌狗“有人可用”。首先,可以成立專門的基層非遺保護機構,并在機構內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讓機構的非遺保護工作能夠分工明確,每一項事業都能有專業化的人員配備得上,同時還要加強對于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非遺保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并加大對于非遺保護工作的經濟財政投入,使得保護工作能夠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條件”來順利開展和進行下去。
尊重生命主體,強化動態傳承。尊重生命主體值得是基層文化中心的非遺保護工作要重視傳承的重要性,確保非遺文化能夠“有人可繼,有人可傳”,也就是說要做好對于非遺傳承人員的服務工作。首先肯定要加強對于非遺文化傳承人士的培養力度,用政策去呵護和關愛他們,其次,要重視對于非遺文化繼承人的宣傳工作,要讓他們明白將非遺文化傳承下去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尋找技藝的繼承人,鼓勵他們做好對于相關非遺文化的教學工作,實現非遺文化的動態傳承。另外,基層文化中心還要對非遺文化的繼承提供場所,鼓勵繼承人士開展文化交流工作。